随着消费由必需品为主转变为非必需品为主,消费方式转变为享受型消费。享受消费具有表现自我的作用,其根本特点是个性多元化。因此,2010年,传统灯具需求量增速将会有所放缓,而居民对灯具产品个性化的追求将会快速增加。相关调查显示,在款式、价格、质量、服务、品牌等因素中,消费者首选款式。
2010年,大客厅、小卧室格局的楼房设计继续流行,客厅、餐厅将逐渐占据居室装饰的重点,人们对灯饰的选择会更注重设计美观与整体装饰的和谐统一。此外,人们要求灯具能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光照功能的呼声高涨,适用于各种使用要求的灯具也应运而生,如书写灯、应急灯、晚餐灯等已层出不穷。
中赛照明的部分组织客户是灯具制造商,他们需要关注以上个性化需求,从而转化成给中赛照明的配套需求。
3.1.2 品牌消费观念日渐深入
在照明市场,不少经销商反映,家用照明消费者对灯具的消费由感性消费更趋理性,由最初的从外观款式、质感、现场感觉等判断因素逐渐过渡到对名品牌、高质量产品的选择上,尤其是高端市场的消费者。他们在选择高档灯饰时必然更加注重灯饰的品牌和质量,对决定灯饰内在价值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2017年,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品牌观念也会逐步由高端消费者深入到中低端消费者。
3.1.3 节能环保需求日增
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大型商厦的能耗高居榜首。据统计,“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很大,约为40%;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3%左右,预计到2017年将提高到50%左右”。其中,照明用电占商厦用电量的40%~50%。而且商店成为照明用电大户,并呈现递增趋势,商家们纷纷反映,电费是仅次于人工费的主要开支。因此,不少商场、店面对节能环保照明产品的需求日增。2009年,沃尔玛与霍尼韦尔朗能加强合作,采用霍尼韦尔LED节能照明,在各地广建新型环保节能店。这为今后节能环保照明产品更进一步走进商场、超市、专卖店提供了参照。
3.1.4 光环境需求专业化
据市场调查,90%以上的商家对商店照明的重要性表示认可,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展示的光环境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对定制性产品的需求旺盛。2009年6月,国内一照明企业带来了全新研制的照明系统,国外市场称其为DIY照明系统。这一照明系统中,光源自由组合,有金卤、豆胆、荧光三种商业照明常用光源。不同的光源可以根据商业环境的不同和改变在导轨上自由滑动,自由改动位置。外观既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和别的几何图形,属于定制产品。这一照明系统为珠宝商店、服装店等提供了更为系统和专业的解决方案,掀起专业照明设计高潮。
4、需求演化趋势
4.1 需求层次化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划分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需求,不同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就不同,即产品或服务属性匹配需求层次。生理需求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求,它指的是人对可以满足其基本生存状态的物质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物、水、睡眠等等,当该层次的需求受到威胁时,更高层级的需求难以被诱发。在消费环境下,餐饮行业是典型的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行业。安全需求指的是人类对于其人身安全的需求,因此人类对其所具有的财产、健康以及其它方面的资源具有保护性动机,以满足自身对安全的渴望。在消费环境下,医院、安保行业均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需求的代表。社交需求指的是人对与他人相互联系的需求、对人与人之间归属感的需求,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出生时便具有寻求社会联系的需求。手机的通讯功能便是满足社交需求的代表,它可以通过给人们创造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满足人们与他人相互联系的渴望。尊重需求指人对于获得较高的外界和自我评价的需求,人渴望获得来自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同时也需要来自自我的对其能力的肯定,这是一种比较高层的需求,通常在较低层级的需求被满足后产生。在消费环境下,奢侈品服饰往往可以满足人们的尊重需求,因为它往往象征较高的社会地位,进而使得购买此类商品的消费者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级的需求,它主要指人类对实现自我个人理想、个人潜能的需求,自我实现是一种高度的自主状态,满足该需求的人通常会在所做的事情中感受到巨大的喜悦和意义。在消费环境下,具有符号意义的商品往往都可满足消费者的自我实现需求,比如耐克对于运动员、苹果对于时尚前沿人士在构建其社会身份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满足“展现自我”要求,消费者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墨守成规、止步不前的手机品牌被消费者舍弃。
现代营销着重捕捉消费群体的需求信息,以需求层次逐一分类,制订不同的营销方案。
4.2 需求个性化
鹤立鸡群’的价值观,让消费者进入了个性化消费时代,消费者重视价格、性能、安全的同时,更多关注是否符合自身个人形象和生活方式。
全球市场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因制造能力提升形成的产能过剩,造就了个性化的消费群体细分需求;单一品种模式再也难以顺应市场潮流,迫使产品日新月异以满足不同消费属性。
4.3 体验式消费
商品琳琅满目、日趋同质化的今天,进入‘感性消费时代’。顾客选择的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种感觉,包含了情感体验和消费欲望,当产品或服务满足这种体验需求,产品本身的具体特征已成为次要。企业应快速响应顾客的此需求,将情感体验元素融入到产品研发过程中,取得消费者心理共鸣,产生购买冲动。消费体验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除了需要优异的产品来体现,还要靠务实的服务来支撑,而这种服务则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打造。
LED照明区别于传统照明,不但节能环保、安全长寿命,而且光指向性强、色彩丰富、响应快速,结构紧凑、美观。LED照明拥有以上特征,所营造的优质光学照明效果,传统照明无法比拟。视觉环境体验层面,通过巧妙运用LED光色、照射方向、光学角度的不同组合,增强建筑空间搭配的立体感;视觉表现体验层面,则利用LED色彩、亮度的控制响应和灯具表现形式融合,使人居环境更富有层次感。
5、市场容量分析
2016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根据 CS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达到5216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22.8%,虽然与“十二五”期间30%的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增长率较2015年的21%有小幅提升。其中上游外延芯片规模约182亿元,同比增长20%;中游封装规模达到748亿元,同比增长21.5%;下游应用规模 4286亿元,同比增长23%
此外,LED汽车照明、医疗、农业等新兴照明领域的应用也增长明显,在这些应用的带动下,除通用照明、背光、景观照明、显示屏、信号指示等应用之外的其他新兴应用领域增长幅度超过25%。光通讯、可穿戴电子以及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则成为未来几年 LED应用的亮点。
2016年,产值达2040亿元,同比增长31.5%,占整体应用市场的比重由2015年的45%,提升到2016年的47.6%。显示应用由于小间距LED显示技术的快速崛起,迎来了新一波增长,规模约548亿元,同比增长29%,占整体应用市场12.8%。
2016年,全球加速淘汰白炽灯,LED已成为照明的主流光源。我国国内LED照明产品产量约80亿只,同比增长33%;国内销量约38亿只,同比增长35%。LED照明产品国内市场渗透率(LED照明产品国内销售数量/照明产品国内总销售数量)达到42%,比2015年上升10个百分点。
在中国照明市场中,各类建筑中安装的照明产品数量占85%以上,新增建筑的照明需求基本可以反映出照明市场的主流需求。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照度等相关要求以及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测算,2016年我国新增建筑光通量的总需求超过1万亿流明,其中家居住宅光通量需求约占40%,工业建筑光通量约占25%,办公建筑光通量约占13%,商业建筑光通量约占8%。以LED光通量估算,新增建筑中照明灯具的需求量约7.7亿只,其中一半以上是住宅用家居照明,需求量接近4亿只。
四、总结及建议
当前在居家及橱柜照明市场,随着技术的成熟及模仿的盛行,不理性的价格竞争,使得此领域已接近“红海”。在商照市场上,顶部照明等产品就像当年的商照用镇流器一样,已被行业巨头及LED芯片封装厂等牢牢盯住,这一点在各类展会上,已得到充分的体现。机会稍纵即逝,现在的DIY及居家产品的模仿及市场竞争态势,将会是不远的将来“商照灯具”所要面对的,现在的中赛照明就是要用“品牌、渠道+本土化的服务”来赢得市场,抓住先机巩固市场份额和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强化“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