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资金不多,想小赚小投,想大赚大投。可控的单杯成本,使单杯利润超过200%。无论单机运营,还是集团操作,只要去做,年回报率都能实现数倍甚至十数倍。设备的可重复利用性,让您一次投资,年年收益。
三、完善零售业物流的对策1.加强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2.积极培育物流人才3.提高物流配送效率4.加强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5.实现物流业务流程规范化(1采购过程控制)(2保管过程控制)(产出过程控制)
零售企业必须在其配送中心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出入库管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以有效的监控货物在流动过程中的位置、数量、路径,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经过科学设计,建立在信息平台基础上的合理物流流程,能有效减少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提高物流运动效率。
人才短缺直接影响零售业物流发发展,为此首先要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现代物流的研究、开发与教育的新型机制。物流企业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物流产、学、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近年来,我国的零售业连锁经营在部分城市发展较快,尤其在东部,已经云集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最著名的零售商来开店投资,多数连锁企业在建店的同时即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有些企业的规模一般,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完善的配送中心和完备的物流设施设备,为了更好在零售业中站稳脚跟,就要合理的安排、分配、利用有限的资源,就需要运用第三方物流,同时一些中小型的超市公司在资金、设施和人才等方面遇到不少难题,开展配送业务问题较多,如缺乏规范作业,各种编码缺乏标准,出货分拣、组配、商品盘点等作业均无电子扫描装置,出货外包装不加帖用于运输、送货的条码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水平,所以也应当采用第二方物流来解决物流的困难和问题。(1集中主业)(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3减少库存)
一体化运作,切记各自为政,一体化要的是信息的速度、准确度、快速反应,切记麻木迟钝,一体化要的是自愿优化组合,切记基础设施过剩,有效的成本控制等等。“用户是上帝,消费者要求”更好、更快、更便宜、更个性化,这个是全球的总趋向,这个是各个企业的压力,也是推动一体化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一体化运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1理念的转换)(2实施企业供应链流程再造)(3建立起供应链环节中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外资零售业在我国市场发展的特点
(1)从经营业态看,以大型超市为主。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一般都避开了在国内外市场已步入成熟期的百货店的业态模式,而主要集中在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大型家居建材专业店、便利店等在全球最具有成长性的新型业态模式上进行投资,其中大型综合超市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在我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占拥有1 万平方米以上门店企业数的61.5%。
(2)从扩张方式看,独资化趋势明显。2004 年11月,我国取消对外资零售业的股权限制后,外资掀起了进入我国零售业的第二次浪潮,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加快,外资零售企业的独资数量明显增加。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独资、并购成为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主导方式。据统计,2005 年商务部批准的187 家外资零售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124 家,比重为63%。
(3)从区域分布看,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延伸。我国刚刚开放零售市场时,外资零售企业的拓展重点是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关注较少。随着东部沿海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商业网点的饱和以及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一些限制的取消,市场相对空白的中西部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正日益受到外资零售企业的重视。目前,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均已在我国西部的成都、昆明、西安等地开店。
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
(1)经营规模的差距。企业规模化经营是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零售企业的大型化,外资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集中化趋势,规模大、能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效益。如:欧美国家零售商业的集中度高达60%左右,日本为50%,而我国仅仅只有10%左右。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美国沃尔玛,2006年的销售额约达到4万亿美元,并在全球拥有近4000家连锁店。而我国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网点布局不合理的缺陷,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零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规模和数量的扩张,有规模化的趋势,但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零售业的规模劣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体规模劣势,目前,我国零售业整体规模过小,前100强商业零售业的销售总和不到沃尔玛的年营业额的1 /11;另一方面是单店规模劣势,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单店规模与外资零售业的单店规模相比,其劣势更加突出。以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上海百联集团为例,截至2005年底,其门店数量已达6345 个,比沃尔玛门店数量略多,但大多数属几百平米到几千平米的中小型店面,而沃尔玛购物广场店铺面积一般都在1万平米以上。从销售收入看,上海百联集团仅为沃尔玛的2.9%。因此,我国零售企业规模普遍过小,市场集中度低,造成我国零售业缺乏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
(2)业态结构的差距。国外零售商经营业态特征鲜明,灵活多样。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多种方式。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连锁经营为主。虽然零售业态有20多种,但外资零售企业最初是以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进入中国市场的,如沃尔玛在我国34个门店中有28个是超级市场,家乐福、麦德龙经营的产品和服务方式都近乎于超级市场。外商投资百货店等业态很少,这主要是由市场营销环境和消费差异性决定的。超级市场作为一种综合性零售业态,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买多种商品及服务,因而商品流量大、周转快,容易获得市场份额;同时,能够以大量的租金、进店费、陈列费等其他业务收入来拓展盈利渠道,提高利润水平,大大缩短投资回报期。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零售商在业态选择上会出现多元化趋势,业态创新和重组速度加快。相比之下,我国零售业态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业态是百货商店,而新兴的业态如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连锁店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存在着明显不足,业态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信息技术的差距。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信息化水平高的商业企业可以降低其业务开展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获得成本领先优势。国外零售商大都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网络和营销组织网络,实行电脑化经营管理。它们依靠高科技支持,以商用卫星系统、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彻底改变了零售业传统运作方式。如沃尔玛借助自己的商业卫星,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5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和销量全部盘点一遍。高效的信息系统配合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帮助沃尔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压缩了营运成本,从而使其成为业内的成本领先型竞争者。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电子信息技术能力比较低,在计算机应用,数据交换,信息输入上严重滞后;在营销技术、经营信息化的投入上远远低于国外。据统计,我国连锁商业企业投在信息系统中的资金占销售额的0.1~0.3%,而国外一般为1.2~2%,而且有的才刚刚起步,仍在用人力方式进行相对低效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处理等等,一切都凭经验,随意性、主观性大,时效性、科学性差。
外国零售商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