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创新运用探讨(二)
(三)变“素” 为“熟”
作文素材的贫乏是很多同学致命的软肋。素材匮乏,八百字的作文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完篇,勉强凑足字数,往往内容空洞,语言干巴,感情虚假。“观千剑而后识器,操百曲而后知音。”如果同学们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写作就成为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一旦有机会表达,就可以灵活运用,厚积薄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妨在第一阶段的积累的基础上,改变策略,进行第二阶段的积累——变“素材”积累为“熟材”积累,方法则是不按“主题”而是依据“声母发音”、以“ABCD”为顺序来积累“熟材”。比如:字母“L”系列“熟材”积累内容(部分):
李时珍:是谁背着竹篓,在深山老林中穿梭;是谁脸上沾满泥土,对着草儿开心地笑;又是谁每天冒着死亡的威胁,无怨无悔地尝遍百草。没有语言,只是为了让医学著本更加完备;没有赞扬,只有满屋的草药味伴他一生;没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只留下一部旷世之作《本草纲目》默默向人们吐诉。他的一生都给了草药,没有停歇……
陆游、鲁迅……
按照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有的可能没有,比如字母“I”)分由全班50多位同学来积累,每两位同学积累一个字母系列,每人积累2则,同学们按照老师提供的模板,积累不出一个星期,全班就可以互通有无。而且,由于平日积累的是“熟材”,在考场上马上就能用得上。更为关键的是,同学们无论在考场多么紧张,都可以按英文字母来回忆,总能联系到自己认为最满意、最贴切的材料。这样一来,同学们在运用中深入感悟,反复锤炼,写作时就能也总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二、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指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活动要在学生对素材积累熟练的基础上,将创新积累的素材应用于写作训练之中,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提升作文水准。
很多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想不起来什么可以用,平日里积累的东西,似乎在大脑里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身影。“材料”跟同学们打起了游击战,可见, “素材积累”重要,但是平时有意识地“运用素材”,这更重要。对于学以致用,我在创新运用中是这样开展的:
(一)阶梯式训练:就是“素材--观点—题纲—语段”的训练。以往的做法是老师把一堆事例发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用,有没有创新运用,往往没有下文。而我通过这样的运用,让学生这做到熟习素材,创新性地鼓励学生从多角又运用素材,一举两得。
例:魏敏芝的童话(通讯) 蒋书
事例概括:谋女郎魏敏芝,面对失败与压力,坚持执著地追求梦想,成功拍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考上西安外国语大学,赴美夏威夷杨百翰大学深造。
问题设计:请从上面这则素材中提炼出一个观点,针对你提出的观点写一则提纲。
例、人,要有梦想
开头:每个人都惊羡花儿的美丽,殊不知开花的过程却是艰难的,试想哪一个春天不是凋零后的重生,成功不是失败后的继续……所以,人,要有梦想!
分论点:
梦想,让我们充满希望;(谋女郎魏敏芝)
梦想,让我们充满自信;(刘翔)
作文素材创新运用探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