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创新运用探讨(三)
梦想,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李安)
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我们遇到困难也不言放弃;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我们披星戴月只争朝夕;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观察生活。我们像一只只展翅翱翔的雏鹰,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来吧,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吧!
(二)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就是不变的材料可以应对万变的话题作文。材料跟着主题走,表述围着中心转。就是创造性地把事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达到用熟用巧的效果。具体侧重两个方面。
(1)万变的话题:作文中的话题是万变的,但是,一些典型的素材是可以应付万变的话题的,我们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根据不同的话题先从积累的熟材“搜索”,以不变应万变。例:同样是魏敏之的素材,至少可以用在很多的话题中;
跌倒后站起来
一个人曾经跌倒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有勇气站起来,尽管以后可能还会跌倒。魏敏芝在考北影中失败了,还遭受到网民的无情讥讽,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考“西影”的机会,最后她凭着信念与勇气成功了,接着一系列的机会找上了她。如果魏敏芝当初因为考北影失败而沉沦,不再有那份再接再厉的勇气,那么她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走得这么远。山峰只属于敢于攀登的人,只要有勇气面对跌倒,就会有征服山峰的机会。
(2)不同的文体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会写到不同的文体,同样,也可一例多用。如苏东坡这个素材,我们可用在不同的文体中。例:一枝一叶一世界(议文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脸(散文)
面对着滚滚长江,滔滔浊浪,默默赤壁,此刻,我想起了那一张脸:朗朗豪迈,举酒嘱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哪管它盈虚消长?可是,凛凛夜风,让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一张脸:它交结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多少失落与无奈啊!我心怦然,就算是才情如海的东坡,不也像我这个凡夫俗子一样,有乐观,有失落吗?啊,我心释然!
三、优化激励
优化激励就是对学生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的不足与失败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励取代批评,尤其千方百计地为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的失败者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不停留于对个体的肯定评价,逐步实现全班学生的群体评价,充分发挥群体评价的激励效应;不满足于对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结论的肯定评价,逐步实现对创新运用过程的肯定评价,激励学生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向创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
我们的同学在写作文时,动不动就来一下屈原、李白、苏东坡、贝多芬等,千人一面,我们手中的作文往往变成一张张表扬名单,仿佛一没有了这些古人,文章就不成文章。事实恰好相反。这样做往往让改卷老师觉得你只会拾人牙慧,文学素养不高,自然,在改作文是时很难给出高分。要知道,高考作文是功利性很强的一种写作,我们追求的就是高分,所以,我们同学就不要不断地翻那一堆旧素材了。
面对这此情况,我力求在学生的习作中,优化榜样激励,让学生放手写我心,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让学生通过比较运用,看看在写作时用什么素材最好,在用例上怎样突显自己的个性,在表达句式的运用上翻陈出新,从而达到去伪求真、去劣求优,作文有上佳的表现。 例如:
厚今薄古:能用今的少用古的。例如这则《生活的绳索》的用例,作者避开屈原、李白、苏东坡这些古例,用我们课文中的史铁生,让老师在一堆古人中发现了金子,比起同学们的事例,它更有现实意义,更彰显了学生用例的匠心。请看事例:
作文素材创新运用探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