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创新运用探讨(四)
19岁本应是最狂傲的岁月,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仇恨、不满、愤懑和无奈充斥着他绝望的心。……从地坛的一草一木、小虫飞鸟、来往路人中,他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绳索。……十几岁的他给自己的心厚厚地包裹起来,用绳索束缚着。三十几岁的他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绳索。
厚精薄滥:能用精的不用滥的。例如这则《名利之外,境界更高》的用例,观点鲜明,例证充分,叙述简练,用词精挑细选,构段精雕细刻,于从容大气中彰显赏心悦目的美感和令人折服的力量。
不慕名利者,有宰相房玄龄,肚里撑船,不居高功,以谦和睿智载起一个绝代的盛世。不喜名利者,……。不贪名利者,……。不好名利者,有学者钱钟书,孜孜不倦,寒窗经年,以淡漠执着给世人一个安如泰山的楷模。澹泊宁静,名利之外,人生境界显得宽阔高远。
翻新活用:把素材创新性地运用到写作之中,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赢得赞许。例如以下的文段,作者立意巧妙,反弹琵琶,把对霍去病的憧憬和赞美,化为一生的“嫉恨”。
霍去病,我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漠北之战,你与卫青分兵而行。夹击匈奴,参加此决定议匈奴命运的大会战……背袭匈奴大获全胜,追剿余部,你擒获人、物、牛羊不计其数,班师回朝,位至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怎能不嫉恨你呀!
句式突破:个性化的表达,做到作文貌似有文采。在第一则事例中,用的是排比句式,句式严整,一气呵成,很有气势。第二则事例中,用的是“且不说……且不说……单说”的递进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但重点写好一个事例,给人的感觉是点例与繁例结合,事例丰富而又详实。
示例1:直面磨难,我们就要磨练意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磨难,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不与人争,终能扬名天下;面对磨难……让我们直面磨难,磨练意志,笑对人生吧!
示例2、直面磨难,我们就要磨练意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且不说韩信……且不说鲁迅……单说魏敏芝面对磨难,勤奋拼搏,面对外界的众说纷纭、电影学院面试失败,加上高考的压力,她拿出了直面磨难的勇气,振作精神,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试想,如果魏敏芝没有直面磨难的勇气,又怎么会因为《一个都不能少》一炮而红?如果没有直面磨难的勇气,她又怎能考上西影影视传媒学院呢?如果没有直面磨难的勇气,她又怎能梦圆美国?正是因为魏敏芝有直面磨难的勇气,她才能拥有如此多彩的人生啊!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对差等生,用激励和鼓励性的语言尤其重要。教师应随机应变,变着 “ 花样 ” 鼓励学生,正所谓教无定法,不管是那种方式的激励,都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可言。
……
正是在以上三原则的指导下,写作素材创新运用在学生中蔚然成风。我勉励学生,文章中有一个事例是人所少用,而又恰到好处的,可敬;而全文中有多处是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可佩。正是在充分认识,感悟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重要性上,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出了好文章,虽不能说篇篇字字珠玑,妙笔生花,但文章中素材创新运用也可圈可点,这些也许幼稚,也许平凡,也许就是别人的影子,但毕竟是克服了用例的粗制滥造,表达的干瘪乏味,通篇或记流水账,或说套话、大话的缺点,写出了自己的灵动与秀美,拥有了如冰心所说的“能表现自己个性的,是未经给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心灵的笑语和泪珠”。
主要参考文献:
《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荟萃》(人民网)
作文素材创新运用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