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同志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
三、毛泽东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分析
纵观毛泽东一生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形轨迹。就民主政治思想而言。1940年1-3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新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政权问题》等文章,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达到顶峰;就民主制度的建设而言,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党的“八大”达到顶峰。在这些顶峰之后,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文化大革命”滑向谷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笔直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社会缺乏民主的历史传统。在整个中国文明史上,即无民主一词。无论是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均为集权专制的社会。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毫无民主和人权可言。这与欧洲历史上的奴隶制民主文明和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文明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给中国社会打上了深深的专制集权的烙印,封建遗毒决非短期内能够消除干净。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反地帝国主义做得比较彻底,而反对封建主义却不能说已经彻底完成。建国后,人民政权取代了旧政权,通过土地改革改变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封建残余大量存在。由于我们缺乏对广大人民的民主政治思想教育,绝大部分的老百姓直到今天恐怕还是向往“明君”政治,“贤人”政治,“清官”政治,而非民主政治。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内“家长制”、“等级制”“个人崇拜”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第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政治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一些严重的偏差。特别是苏联模式成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样板。而恰恰是苏联,尤其是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掩盖了其集权专制、个人崇拜、权力终身制造成的弊瑞,对我们党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虽然斯大林去世后,我们党有所警觉,但种种原因使我们党没有能够把党内民主和国家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和法律化。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使党难于阻止毛泽东同志独断专行,个人崇拜等非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欺侮,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帝国主义都仍然对我国实施军事封锁,经济制裁,政治渗透。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恨之入骨,这就很容易使人们产生把民主与人权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联系而加以排斥的思想,缺乏对民主与人权的科学认识,也就谈不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追求,从而为党内非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贯彻始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提出来的,直到党的“八大”,这一思想路线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实行。但是“八大”以后,毛泽东本人逐步背离了这一思想路线。他的“大民主”思想庞大搞群众运动的实践,严惩脱离实际,与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南辕北辙。随着毛泽东本人的威良达到高峰,他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抛到九霄云外,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和不同意见。甚至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终于从思想上和实践上走向了他本人曾为之探索和追求的“民主一自由”的反面。
总结毛泽东同志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勇于吸收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切有益成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逐步使党内民主和国家生活民主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并最终清除社会腐败现象,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试析毛泽东同志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