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汉语言论文开题
-> 呐喊背后的沉思——从《呐喊》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开题报告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呐喊背后的沉思——从《呐喊》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开题报告
呐喊背后的沉思——从《呐喊》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开题报告
呐喊背后的沉思——从《呐喊》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文档选题的背景
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格特征,毋庸讳言,我们民族有自己的长处,但也有某些弱点。而民族的整体性格特点就是“国民性”。“国民性”——伴随着近代国家观念而确立的而出现的新命题,成为许多仁人志士、思想先驱所思索的问题。以梁启超1902年的新民说为标志,中国人逐步开始了对“国民性”的反思。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对“国民性”进行思考,鲁迅的许多小说都对“国民性”进行了诠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他自1918年至1922年间写的14篇小说。有关“国民性的思考”这一主题,贯穿于他的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中。
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鲁迅先生在《呐喊》的自序中着重提到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他抱着救治苍生的梦想来日本学医,希望卒业回国,能够救治像他父亲似得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挂了几幅照片,他在照片上看到了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一个中国人被日军砍下头颅示众,而周围围着一群脸上显出“麻木的神情“的中国人。后来他便“弃医从文”,转而提倡文艺运动。
鲁迅先生也提到“呐喊”是为了不仅是为了慰藉那些在改革中奔驰的猛士,更是为了唤醒中国人“麻木的灵魂”。由于在中国传统奴性文化和封建专制政体的奴役和压制下,整个社会的思想和精神社会已经被扭曲,因此形成了不少国民性的缺陷,即国民劣根性。如果不进行改造的话,那就很难使人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呐喊》里的几篇小说中剖析了国民性诸多的缺点: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看客式的无聊和麻木,欺善怕恶的凶煞和卑怯,瞒与骗的历史等等。鲁迅先生对国民性问题的剖析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掐中要害。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有许多剖析和批判国民性的作家,但是他们讨论的深度均不及鲁迅。他的思想尖锐深刻且超过他同时代的许多人。因此,研究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就能比较完整地了解中华国民性。
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弊病的批判思想以及他那种自省意识,是具有某种时代穿透力的。时至今日,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国民性弱点依然存在,与我们当代社会新现象联系在一起,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温鲁迅先生的那种批判意识,从某种层次上来说便有了一种新的时代价值。
(三)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关于国民性的思考这个文化课题,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们普遍从鲁迅的作品的角度出发,通过解析鲁迅小说的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同时注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社会背景来研究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剖析及批判。
比如秦悦的《从狂人日记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从《狂人日记》出发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鲁迅通过狂人的心理活动,对“吃人”的历史进行批判,十分的彻底。“狂人”在“吃人者”包围中是那么不屈,我们多半将他奉为一名清醒的先觉者,透露出鲁迅先生对国民性苟酷的自责和虔诚的反省。
再如崔银河的《奴隶文化与奴隶道德是国民奴隶性的根源》中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大量文学创作研究,揭示国民劣根性的病根。深刻地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奴隶文化和奴隶道德对国民性的形成的危害。
“国民性”话题在国外也同样有许多学者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关于鲁迅对于国民性的剖析和批判有了更深入地认识。18、19世纪,各民族起源、历史、现状、发展、民族关系和民族主义等论题是西方研究国民性提供理论基础的重要来源。德国思想家莫泽尔在《论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第一次提出民族精神的概念;在日本,“国民性”一词经过了明治维新初期的“日本人种劣等”论、中期的“国粹主义“文化论和后期的”国家主义“阶段。
关于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国内外的研究者一致认为应该从鲁迅的文学创作入手,但随着问题探讨深度的加大,疑问也越来越多,鲁迅“国民性”困境不断彰显出来。这些困境,不仅在鲁迅“国民性”的研究中,而且在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二、文档提纲
引言:谈研究鲁迅国民性思考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指出鲁迅对国民性思考主要是思考国民劣根性
鲁迅《呐喊》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鲁迅《呐喊》的写作背景
(二)、鲁迅《呐喊》的意义
1、慰藉那些在改革中奔驰的猛士
2、唤醒中国人“麻木的灵魂”
二、剖析鲁迅《呐喊》中塑造的典型人物
(一)、《阿Q正传》中的人物分析
旧社会没落的农民典型:阿Q
(二)、《孔乙己》中的人物分析
旧社会迂腐麻木的读书人:孔乙己:
(三)、《药》中的人物分析
愚昧的群众和悲哀的革命:华老栓夫妇、夏瑜
三、结论:鲁迅《呐喊》对国民性思考
(一)、国民劣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
2.看客式的无聊和麻木
3.欺善怕恶的凶煞和卑怯
(二)、国民劣根性产生的原因
1.中华传统奴性文化
2.封建专制
结语:鲁迅“国民性”关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思考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鲁迅对于国民性的剖析与批判的策略。
四、文档工作时间及进度安排
工作时间安排:
选择题目方向:9月23日至9月29日
确定题目名称:9月23日至10月13日
开题报告:10月14日至10月27日
文档初稿:10月28日至11月17日
文档复稿:11月18日至11月24日
文档定稿:11月25日至12月01日
五、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出版地:人民出版社,2014-1-1
[2]秦悦.从《狂人日记》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J].作家研究,2008年,第17期
[3]鲁迅. 战士终竟是战士[M].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1-1
[4]王春丽.浅论鲁迅小说作品的国民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2期
[5]于良红.呐喊背后的沉思 彷偟之中的忧愤[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6]周无奇.鲁迅国民性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第38期
[7]张梦阳.鲁迅与当代中国[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8]孙拥军.鲁迅国民性思想体系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7月,28卷,4期
[9]常纪,朱明哲.鲁迅国民性批判意义的当代解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月,21卷,5期
[10]李冬木.“国民性”一词在中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8卷第4期
[11]李冬木.“国民性”一词在日本[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8卷第4期
呐喊背后的沉思——从《呐喊》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开题报告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姜夔词中的植物意象-开题报告
下一篇
:
托物以言志 赋诗以达情——论陶渊..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呐喊
背后
沉思
《呐喊》
鲁迅
国民性
思考
开题
报告
2017-02-19 10:29:03【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