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企业常用的激励机制
金钱激励: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绝不能否认金钱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物质需求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优先认股权、公司支付的保险金、或在作出成绩时经予奖励。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让员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管理者应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丰富多样,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条件或创造条件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广大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培训激励: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正在日趋发展完善。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或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员工的知识,培训养员工的能力,给员工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
荣誉激励:荣誉是企业对个人或集体崇高的评价,是满足员工自尊需求,激发员工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员工,给予适当的必要的荣誉奖励,是极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且效果极佳。
负面激励:激励并非全是鼓励,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取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手段,如批评、记过、降级、淘汰等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气氛,以评判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二、对国有改制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这几家企业现有员工激励机制状况
这几家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我县的龙头企业、税收大户,后来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究其原因,有一般业务上的、财务上的、政策上的,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人的方面。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才,并将其主观能动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注 2)
同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一样,这些公司实行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即工资和作为其补充形式的奖金和津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而言,主要有年薪制和销售提成等形式。在这种传统薪酬激励体系下,企业员工、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骨干人员的收入,所体现的是他们当期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评定标准主要是当期公司经营业绩(财务指标的增长性、财务指标与公司预定目标的差距、市场占有份额、本公司业绩与同行业竞争性公司业绩的差异等)和个人业绩,然而他们在职权范围、对公司上一财政年度业绩做出的贡献、对公司长期战略发展做出的贡献等,与公司未来没有关系,不存在长期激励。
过去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其产品竞争优势也在于低廉的价格。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既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面对严峻的挑战。由于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与管理水平低下、装备落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原料的生产与流通体制不畅通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企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忽视了对人的重视,更谈不上有什么完善健全的激励机制了。
(二)企业员工对目前激励制度的满意度情况
这几个企业为了能够既给员工购买保险,但又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于是由我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员工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研究中的员工来自公司各个岗位,既有副总经理、总工、部门经理,也有班组长、普通工人。对待遇、工资、工作条件及养老问题分别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统计后得出,其中7%的企业员工选择“很满意”,28%的企业员工选择“满意”,39%的员工选择“一般”,23%的员工选择“不满意”,3%的员工选择“很不满意”。
导致员工对工作满意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报酬。因为报酬能直接满足员工的多种需要。
二是工作条件。工作条件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弹性直接影响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质量。
三是提升。提升机会意味着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报酬的积极变化。
四是管理。以员工为中心、从员工角度着想,让员工参与决策管理方式是个好主意。
五是工作群体。有友好和富于合作精神的同事,对员工来说,可以得到工作以外的舒心和依靠。
三、这几家国有改制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情况分析
这些公司员工中,年龄较大员工主要考虑的是待遇问题,特别是养老问题,希望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靠;年轻一点的希望进步空间大一些;高科技人员渴望能够充分发挥才干,实现人生价值;普通工人则希望减轻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此次问卷,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一)调查结果
经调查后可知,回答“很满意”、“满意”、“一般”的占了74%,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了26%,说明了公司员工满意度并不很高,其中较低的是工资回报与工作条件这两项,员工对工资回报和工作条件改善期望最大,最想在这两方面得到满意。由此反差可以看出,企业潜在的员工激励机制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薪酬制度、晋升、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
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员工现有激励机制是不太满意的,体现在重点不突出、对象不明确(如对不同层次员工的激励)、没有一定的力度,激励机制单一。企业更重视现实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经营政策和策略上,员工基本没有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企业与员工的沟通较少,对诸如员工的培养训练、员工的保障等这些将来可能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重视不够。这样的激励机制不能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激励机制存在情况分析
国有改制企业员工激励工作探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