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励形势单一,忽视对员工多方面的激励
在被调查的员工当中,有的家庭全靠一个人工作来养家糊口,但得到的收入并不高;老员工主要考虑的是养老问题、医疗问题。有的认为主要是物资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有的企业以空洞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持续激励。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后,明显忽视了精神激励,形成了以物质激励(主要是员工工资和奖金为主),辅之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但这种激励机制与员工的付出、要求有所差距,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忽视了培训激励、沟通激励、情感激励。
2.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
在访谈调查中,公司对员工最佳需要的仍然采取简单的粗略估计,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没有真实的调查和科学的需要分析为基础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因此有些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从调查分析中可见,激励空档现象和激励措施不当的错位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对激励机制理解不正确、不配套、不平衡
一段时间内,人们曾简单地理解激励就是奖励。从现状调查分析来看,员工对物质激励兴趣较大,有一种向“钱”看的趋势。这不能说与民营企业片面理解、执行激励机制没有关系,与各种激励机制的不配套和不平衡没有关系。一些企业以物质奖励代替一切,个别高层管理人员拍着钱包说:“只要有它,就好说。”忽视了对员工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致使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不愿、不能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
四、完善国有改制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对这类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公司原有的激励机制必须更加完善,企业高层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完善人事改革、薪酬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激励制度
1.企业要形成良好的制度
企业必须在学习领会先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及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员工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影响员工干劲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公司管理层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唯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管理高层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的企业。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和指导企业经营的灵魂和法宝,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种生产力,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一个团结奋进的企业整体
(二)建立科学、系统、动态的员工绩效考核与报酬制度
1.员工与岗位相适应制度
以前属于国有企业时,始终强调的一点就是人要为国家做贡献。改制为私有制后,提出来一切为企业努力,为了自己而努力。因此企业就要考虑为合适的岗位找到合适的人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人员与岗位相适应制度,就是了解工作信息的过程,明确一项工作如何做及做这项工作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不仅是选聘的基础,也为绩效考核和报酬确定提供了依据。
2.绩效考核与报酬制度
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的绩效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的测量、考核和评价。主要包括“绩”、“效”、“行”、“德”四个方面。通过绩效考核,判别不同员工劳动支出、努力程度和贡献份额,有针对性的支付薪酬和给与奖励。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保证薪酬管理有效实施。
(三)重视员工职业发展未来,实施不同的激励
1.加强员工培训
培训也是一种重要的员工激励方式。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后,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的培训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为员工的未来多考虑
人都是有理想的,特别是年轻员工,从企业角度看,多为企业员工的未来考虑,既能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并且能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整体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3.奖惩并用,引入末位淘汰机制
国有改制企业员工激励工作探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