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民企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主要的中坚力量,在推动我国GDP 增长、增加国家税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均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民营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有许多民营企业衰落了。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共同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提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问题;发展;对策
【正文】: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
我国民营企业定义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紧致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二、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三、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
1.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