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员工培训的激励方法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即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将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后,通过升职、加薪或者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等对员工进行激励。为管理人员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在一定的管理岗位发挥所长。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可以采取定期评聘的方法,提高员工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可以将培训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和福利”, 如选送优秀员工去参加带有旅游性质的培训班;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去外地参观著名中小企业;为有发展前途的梯队员工提供带薪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或进修培训的机会,这些都对员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桐乡桑源纺织公司进行的反应层的评估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学习层则以考试为主,存在一定的问题。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应拓展和应用中小企业培训活动的新视野,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中小企业员工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员工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使员工的兴趣、潜能得到更好地开发与培养。因此,用当今新视野的教育理念客观、公正的评价培训活动的教学效果,让员工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为了使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形式在体验的水平上进行,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则应充分重视培训后的评价的作用。因为,吸引员工参加培训活动还不足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只有从旁获得评价的有益的结果才能带来满足,并引导今后的培训计划的制定。
桐乡桑源纺织公司的培训不仅要关注学员在训练中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更要关注如何将习得行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且在一段时间后保持下来,这就需要进行培训评估。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培训评估方案的设计是培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应选用合适的评估方式,除了问卷法、考试法,还应当适当加入其它方法(面谈法、讨论法、演示法,还应当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前后对比测试。
五、总结
员工培训在各大中小企业中备受关注,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各大中小企业要想稳固地位、快速发展,就得注重员工的培训工作。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使中小企业员工快速熟悉中小企业业务,适应先进信息和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员工培训虽然只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但其对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的动力支持很大,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就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员工的培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桐乡桑源纺织公司的现状、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员工培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员工培训的重要性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员工培训工作对桐乡桑源纺织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市场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资产和业务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渐渐晋升到一个不可代替的位置。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世界的主体人也应该为了不被社会淘汰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我国桐乡桑源纺织公司来说,挑选和培养人才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一个大型的员工培训工作。或许,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去运转,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一定要相信,最后从员工身上得到的价值远比物质重要得多。桐乡桑源纺织公司应支持中小企业内部的培训工作,鼓励受训者在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的内容,为受训者提供机会,且给予指导。最后,衷心希望桐乡桑源公司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引文注释】
注[1]王麒麒.人力资源人才内涵与员工素质能力界定的根本导向[J].特区经济, 2010,(4):12—14.
注[2]何辽勤, 朱玉明, 戴凤鸣, 李慧超.提高人力资源中员工素质能力之探索[J].石油教育, 2014,(4):89—90.
注[3]孙秋菊. 论激励在提高员工素质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9):45—46.
注[4]阳毅. 企业员工能力建设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 2010,59—60.
注[5]王津. 对现代公司员工能力素质的分析与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78—79.
注[6]戈琴.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2):12—13.
【参考文献】
[1]王麒麒.人力资源人才内涵与员工素质能力界定的根本导向[J].特区经济, 2010,(4):12—14.
[2]何辽勤, 朱玉明, 戴凤鸣, 李慧超.提高人力资源中员工素质能力之探索[J].石油教育, 2014,(4):89—90.
[3]孙秋菊. 论激励在提高员工素质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9):45—46.
[4]阳毅. 企业员工能力建设研究与实践[M].中南大学, 2010,59—60.
[5]王津. 对现代公司员工能力素质的分析与探讨[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78—79.
[6]戈琴.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2):12—13.
[7]侯海录.试论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4,(3):09—10.
[8]林丽,肖莹,吴东.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06):96—97.
[9]葛仲夏.以公共关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5):42—43.
[10]何绪平.做好企业发展的护路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4):89—90.
[11]赵玉勤.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12.
[12]赵曼,陈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1—22.
[13]王蕴,孙静.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4.90—91.
[14]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圳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5—46.
[15]詹姆斯•w•沃克.力资源战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1—42.
[16]吕明珠.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J]. 北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1
[17]迈克尔•波特.完全竞争战略[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56—57.
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2014(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