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的互动式特点,使其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充分发挥集团作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全方位关注。突发事件报道的互动往往体现在信息传播后,在受众群里产生的影响,一种互动是关注、评论、传播,而另一种更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提出个性需求。评论和个性需求会使新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呈现层层递进的态势。例如:2016年2月发生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起因是一名江苏常州游客陈岩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北岸渔村饭店疑似被“宰”。其在微博中爆料称,春节去哈尔滨过年,被导游带去一家叫“北岸野生渔村”的饭店,两桌吃了1万多块钱,展示的流水单据显示最贵的鳇鱼398元/斤。陈岩在微博中写道,贵倒也罢了,店家还乱写鱼的斤两,明明吃了10斤,买单时却成了14斤,与店家理论,店家打人,打了110也不管用,最后被迫结账。事件随即刷爆了网络,网友一边倒谴责酒店黑心。接着,2月14号涉事酒店经理赵玲回应:“他反映的情况不属实,他根本就没花一万多。最后我们给他打了七折,他实际付款7200元。这批游客不但酒后赖账,还动手打人。”并且还说:“而且我们家是明码标价,从几十块钱的鱼到几百块钱的鱼不等,就说在我们家,三百块钱可以吃一顿,点个小鸡,点个尖椒干豆腐,也能吃一顿,但是你非得要挑贵的点。”并提供了一张签了“陈”字的手写单据,称在斤两问题上“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同日,哈尔滨松北区的有关部门成立了调查组,并于次日发布:“大堂内设有相关食材价格公示及相关图解,属明码标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鳇鱼销售价格不在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范畴之内,是经营者自主制定的市场调节价。”于是,舆论又转向支持涉事酒店。令人意外的是,转折再次出现,陈先生在沉默一天多后作出了回应,称自己没有在手写单据上签字,可以做笔迹鉴定。而且,还指出调查小组出具的调查情况“漏洞百出”,他是被导游与司机带去饭店的,并有导游及司机在饭店的照片为证,双方发生过肢体冲突,自己被打有监控为证。整个事件发展而到了后来,真相被慢慢揭开,舆论的焦点已经由单一关注这个事件本身,转而扩大到对旅游、野生动物、政府部门等多个层面的探究上,报道重心也就发生了转移。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就像是一把“解剖刀”,一点一点将事件的真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四)突发事件的泄洪区
突发事件的真相往往在一定阶段后才能完全展示给大家,于是在各种猜测和认知判断下,很容易形成不同的观点。新媒体展示观点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个人素质、阶段情绪的不同,形成各种认知结果也是很正常的,各种观点和情绪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得以传递,产生的舆论导向也就各有方向。例如:多年前某地发生银行自动柜员机出现故障不需刷卡就自动吐钱,被使用此自动柜员机的用户发现了,此人离开后又伪装返回从这个出错的自动取款机上取走了1万多元钱,第二天银行发现后向警方报了案,警方经过侦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后经法院判决判处犯罪嫌疑人七年零六个月的有期徒刑。事情曝光后,由于新媒体的开放和自由度,引发新媒体上激烈的讨论,几种观点鲜明的对立,一种观点认为错在银行,当事人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只是道德层面上应该对他进行谴责;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就是一种盗窃行为,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违法了,但是法律判决的过于严厉,应该判的轻点,一时间各种媒体上热闹异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阵营都在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在各方关注下,以法院的改判而告终。 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大家既是事件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事件评论的发布者,各种情绪、观点得以在新媒体上展现和宣泄,新媒体就仿佛是洪水的泄洪区,一时之间,泥沙俱下。
三、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负面影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众多无与伦比优势,但同时由于发布者、传播者自身的限制,也存在诸多不足,容易被发布者在有意无意的漏掉关键信息,甚至无中生有。
(一)传递虚假信息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造成突发事件中虚假信息掺杂。网络自诞生就烙上了商业、民用、自由等标记,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用户还具有不同程度的隐匿性。由于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登录网络门槛低,再加上登录网络的匿名性,人的理性相对薄弱,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也就使网络成为了一些人宣泄情绪的窗口,暴露其人性的缺陷。有的是主观臆断,有的是故意造假,加上网络信息发布缺乏监管和相应的审核,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最终是造成了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产生,同时各个信息的受众也会进行二次编辑,造成虚假信息泛滥。2008年9月22日,四川广元尚武镇首次发现“蛆橘”,在当地农业局的大力整顿下,销毁病果,宣传消除疫情的方法,并禁止病果上市。对此,《华西都市报》于10月4日、5日发表文章首次公开报道广元柑橘事件。但是,之后手机短信类似“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不要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批,还撒了石灰”等信息的传播使得市民恐惧心理蔓延,并最终导致各个省份橘子滞销,橘农损失惨重。
(二)关键信息容易被忽略
海量信息会掺杂垃圾信息,导致关键信息容易忽略。突发事件因为其偶然性、新奇性,往往带来较大的关注度,新媒体传播迅速,在对事件进行信息全方位传递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传播错误信号,还给受众接受正常信息造成伤害,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其实是必然的结果,新媒体在关注突发事件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时,往往会出现关键点或深层次信息的缺失。2013年11月河南省新乡市古固寨镇一家名为江南浴池的二楼地板预制板坍塌,造成正在二楼洗浴的8名女顾客和3名在一楼洗浴的男顾客死亡。事件发生,当时哗然一片,吸引人眼球的是女澡堂的坍塌。大家在猎奇的同时,对于事故的起因众说纷纭,有说锅炉爆炸引起的,有说预制板承重不达标的引起的,还有的说是有人报复浴池老板,引爆炸药引起的,新媒体在传递正确的信息之外,并未传递出浴池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这个引起突发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因为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并不是个偶然现象,当地有多个餐饮、娱乐、洗浴等商业项目是由30年以上年久失修的厂房改建而成。对于这些项目的整改和调查更应该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递出的主要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新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有的作用和社会职责。新媒体关注的重点往往是事件本身,更多的是人们的兴趣点,纷繁芜杂的信息之下,正确、深度、理性的分析,往往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中,被人们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