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师正在教动物的分类这一课,他的学生们正在课堂上阅读课文。他建议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把要点记在笔记本上。完成后,回答黑板上的思考题,没有做完的学生们带回家去做。第二天,他们将在课堂上一起回答问题。后来,他将把课文和笔记中的内容做一个小测验。在测验前,他会给学生们一份复习题,复习题清楚地列出了他要测验的全部内容。
B教师也在教动物分类这一课,当学生们阅读课文时,她给学生们一些图表,并与全班同学一起把图表复习一遍以便让学生们把那些遗漏的个别细节补上。他带来了各种的照片,并告诉他们各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后来她邀请一些同学戴上有动物图象面具,为这些动物做自我介绍。最后,B教师介绍了几种动物面临灭绝的事实,学生们也谈论从这些事实中获得的感受。当到了学习有关测验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一起把全章复习了一遍。
她希望学生们喜欢研究动物及其分类。所以她提供了可选择的一些课题,这些课题有:选择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生活习性;开发一个动物分类的手册;写一首赞美动物的诗;做一个动物一样的玩具娃娃,或者画一张动物画。学生们还可提出自己的研究题目。
思考一下两个班的教学
A教师的教学是非差异性的。他没有表现出注意学生的差异或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B教师的教学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差异性的——但每个教学都在基础上有各自的缺陷。
成功的教学需要两大要素: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参与。换句话说,学生们必须真正理解,或懂得他们到底学了什么,他们应该感到参与或者说被他们学习的方式吸引住。后者能极大地促进前者并能帮助年轻人认识到学习应是令人满意的,
A教师的课缺乏参与,没有使学习具有更多的感染力,许多学生都是被强迫的,许多学生们真正的理解来自于教与学的设计。而且,教学目标似乎就是为测验而准备的记忆资料。
记忆和理解有很大不同,前者存在的周期较短并很少有可迁移的潜能。然而,至少,A教师把学生们测验应记忆的内容讲清楚了。B教师的教学甚至缺乏这种清晰感。
B教师的教学看起来学生参与了,课堂很活跃,学习者相处友好,学生们有许多活动可以选择而且相互间也有合作的机会。进一步讲,B教师所列的供选择的课题吸引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天赋。
尽管B教师在让学生参与方面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但是学生们学习后应理解内容的清晰感却失去了。所以,她为她的学习者们提供选择和营造舒适环境的努力不是纯粹有意义的、长期的学习,她的学生们在学习动物分类的部分内容,没有什么集中内容或把他们遇到的规律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活动是更快乐的而不是更有意义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一般信息、观念或技能不能从完成各种课题中得到发展,从本质上她事倍功半。她的“差异性”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产生各种各样迷惑的途径,她的学生们接受了不同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差异性教学。
反思:
1、在实践的过程中的笔者发现,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所能发挥的潜力极限的估计是否准确。因为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寻求与自身智力相匹配的教学机会。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
2、在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的情况下,学生应有权利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学习的方式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新的策略并以不同方式运用策略,因此教师要通过优化过程提供社会交流、课堂交流的机会,获得有效反馈,形成差异的策略,以达到优质教学的要求。
3、要调整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有助于更好与学生交往的措施,让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滋生。
4、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差异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发现自己的才能,用正确的眼光审视自己。所以我们要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使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得其所,因而都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增强自信心,发展科学的综合能力。
进行差异性教学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对教师而言,差异性只是专业知识中的很小一部分,差异性不是偶然用或经常用的一种策略,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需要有一个差异性的讲台。差异性教学必须通过整体的、重要的、有意义的学习来尊重每一个学习者。学生们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是相对一致的,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的难易程度,学习的安排,表达的方式,所搭框架的种类却可以差别很大。
【结束语】科学差异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开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它要求我们科学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变革当前的科学教学。它激励我们科学教师尽可能地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实现科学学习中优异与公平的双重目标。一则古训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当我们谨慎地迈出第一步时——确信打下一个良好训练的课程和教学基础时,通向成功之路的差异性或个性化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作者:(美)汤姆林森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 Diane Heacox 著 杨希洁 译
《教育心理学》 李伯黍、燕国材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