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2)
4.2景观系统分析
总体上本方案的后工业景观设计开展了绿色廊道,引入乡村景观到公园的应用,包含的滨水、平地、乔木林等各种自然景观。在景观处理上沿用了园径曲折,弯曲的道路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美学的韵律原则,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材质的延伸应该,人们通常以‘曲’为美,而本方案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的景观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水乡文化意义的载体,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后工业景观公园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了足下文化、野草之美和人性之真。见(图4-3)
(图4-3)
4.3建筑系统分析
沿于包豪斯特点建筑,达到了实用、美观、大方、坚固的现代建筑宗旨,对于后工业景观而言,保留原有富有价值性的建筑,为了配合后工业景观的发展同时,对建筑群进行统一的调研,对其进行修缮,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置换外部和更新内部让建筑的使用、功能增强,将无法利用建筑进行拆除,三种改造方式。再使用建筑同时也体现其风格特点。在后工业景观公园的设计中主要有活力建筑群、工业文明产物、生活社区、生态温室基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会、展览中心、科普画廊、及方盒子咖啡厅等等。见(图4-4)
(图4-4)
4.4景观装置分析
后工业染色体的装置和雕塑设计手法更是贴近居民生活,更新利用后的工业仓库为景观空间中。独特的风格要求使得装置的设计重点放在景观特色本身和人们的交流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就体现了这块景观的氛围和基调,要求对人的参与性和适合的尺度作出考虑和研究。见(图4-5)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出景观的人情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人为本。
(图4-5)
4.5植物配置分析
(1)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适应本地环境而又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景观。
(2)保留和利用原有全部的树木种植。不破坏该地块中的原有草木。
(3)景观价值原则充分开发园林植物形、姿、色等观赏特性,构筑丰富多姿、色彩灿烂的观赏多样性,扩大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为花园式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4)生态经济原则与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同步,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5)生物多样性原则扩大物种、基因资源的利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丰富植物生态系统循环、植物生活型,乔、灌、地表植物、农作物、水生植物综合利用,比例合理。见(图4-6)
(图4-6)
5、文化创造分析
一个景观要有活力必须有一定文化的支持,所以要在设计中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创造新的活力。
5.1水上文化创造
对于水上文化的创造,以水乡动态为线索,线修缮滨水带,延续空间的利用,可以在水上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如观看龙舟赛、划船、垂钓、跳舞等。为这些项目提供良好的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
5.2陆地文化创造
陆地文化就比较多,以绿色廊道的水文机理展开,如富有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科普画廊、特色的铺地文化,雕塑文化,广场演绎文化,各种表演文化等。另外的就是特色文化广告文化和摄影文化。把后工业景观公园建设成一个城乡活力新片区是本方案的一个目标。另外可以利用后工业景观构和筑物的特色和优势,在其中可以融入各种商业广告活动。
6、市场理念分析
具备完整的后工业建筑群和各种存在的后工业景观,充分利用场地的使用,得到最大的利用,废弃的工业遗产自身发展和发展过程都需要经济的支持。采用适当的措施在减少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收入是非常重要的。
(1)在一大片温室示范基地中部分仓库引入办公空间设计,增加资金的收入,廉价生活圈的旧宿舍的再使用,也回报小量资金,还有公园的部分车间提供一定面积进行租赁方式营运,码头广场保留中心商铺改造为便利商店和车间厂房改造为方盒子咖啡厅,特色餐厅等;
(2)创造条件利用场地优势开展各种文化性活动,利用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发布会、T台走秀、音乐会、产品展览等等引起商家的投资目光,不仅可以丰富后工业景观公园文化生活,还可以获得场地的适量租金。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巴里·W·斯塔克(Barry·W·Starke)、朱强、俞孔坚,《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0
[2]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院(尼尔·科克伍德),后工业景观——当代有关产业遗址、场地改造和景观再生的问题与策略——《城市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
[3] 俞孔坚,《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The Art of Survival 生存的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4]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01
[5]刘伯英, 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 ,2009-10
[6] 邬建国 (作者), 余新晓 (编者)《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2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7-4
[7]傅袆、 杨岩,《33+三校联合毕业设计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01
[8]广州美术学院 (作者), 设计学院 (作者),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 (作者) 《营地:毕业设计训练教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08-8
[9]邢日瀚,李天彬,马尹成,张桂珍,《中国景观X档案—公共景观》[M],香港日瀚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8-01
[1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10-6
[12]俞孔坚、土人设计,《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05
[13]俞孔坚,《景观设计:屋顶花园景观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1
[14]怀特(Rodney R.White)、沈清基、吴斐琼,《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08
[15]周岚 ,《城市空间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
[16]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7](丹麦)盖尔:《交往与空间 (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8]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版。
[19] 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0] 俞孔坚:《回到土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谢 词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青春行走在大学的河岸,渐行渐远,初夏已至,离别的脚步也快要走近了,弹指一挥间,四年美好而艰辛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终点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
感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给予专业知识的开端,谢谢毕业文档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王薇,由选题、实地调查到设计提案我遇到无数疑难,感激老师全程指导,让我在困境中走出来,没有王薇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耐心与细心的指导一直支持着我的选题,就没有今天毕业设计顺利完工。谢谢辅导员张宏伟老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帮助、班干工作上的支持鼓励……谢谢所有教过我的环艺老师们,还有珠海山禾园林景观设计公司,谢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诚恳专业教育使我受益终生。
感谢我的家人。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和关爱是我人生道路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教我学会坚强、勇敢,使我在磨砺中得到成长。你们永远健康快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牵挂。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额外学习上的加油站,“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我要感谢劳苦功高的各位专家老师们。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对我的设计论述和设计作品的评阅!时间的仓促以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设计过程中还有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漏洞。恳请阅读此篇文档的各位老师、同学,多多给予指正,不胜感激。
最后,我要感谢大学期间认识我和我认识的所有人,因为有你们,才有我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我即将挥别我的学校、老师、同学,还有我的大学生活,虽然很不舍,但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亲爱的朋友们,同学们,我祝福你们!若干年后,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