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浅议《孔雀东南飞》 提及此诗,大家或许并不陌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最长的叙事诗!作品是在民间演唱、流传的基础上,由文人综合分析、精心加工而成,前人寄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罪恶的封建礼教 诗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明、善良,从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像诗中所写的:“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奉事循公姥”,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古代妇女的一切优点。她孝敬公婆,下伴小姑,本分、为人正直、勤劳如同牛马,心底善良,与丈夫仲卿相亲相爱,情深意重,堪称一对模范夫妇。然而,媳妇的知书达理,却被婆婆焦母视为眼中钉,并逼儿子休弃此妇。在她看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些都是“能”的痕迹。当然,母亲言过其实,无端捏造,违背事实,如此戏言,怎能使得儿子动摇感情基础,武断作出决定呢?几年来的夫妻感情,终于使得他鼓足勇气,向母亲表明心迹:“儿子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并埋怨道:“女行无偏邪,何意致不厚”,当他再次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时,触犯了母亲大人作为一家之长的尊严,随之,老太太的情绪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起初的生气到捶床大怒,直到最后,她干脆抛开那些随意捏造的“理由”,摆出那威严的家长架子,言语也发生了连锁反应:由开始的“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到“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是的,图穷匕首现,此时此刻,老太婆的浑横撒泼发展到了极点,是什么力量如此伟大?是何种原因使得仲卿偃旗息鼓,不再争辩呢?兰芝的最终结局——被休弃,谁是罪魁祸首呢?是的,是封建礼教那狰狞的政权,在残害一无辜的女性,硬是将她逼上绝路,仲卿的多次请求,被那吃人的封建力量所打垮,那个时候,人的力量显得格外渺小。就这样,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已经形成。爱与恨错乱交织,兰芝毅然回到了娘家,母亲惊讶之中,流露出几许悲伤,“天大地大竟无我容身立足之地”,细细思量着,但她仍坚持忍受着无法分说的屈辱,万般绝望之中,仍抱有破镜重圆的一线希望,与此同时,来自县令太守各豪门的多次求婚,逼得兰芝困于险境之中,报着对丈夫仲卿的爱恋、思念之情,她一一回绝来者,可那“性行暴如雷”的兄弟却时时不能忍耐:“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良!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语言盛气凌人,但还有商量的余地,从情感角度讲,还是可以忍受的,而接下来的两句“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则阔摆封建专制家长的臭架子,这次你还不嫁人,以后的日子谁养活你到老?寥寥几笔,勾勒出刘兄势利自私的丑态。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下,当时的兰芝:孤苦无依,的确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她还能说些什么呢?仰头答道:“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茫茫大地,竟没有她处身立足之地,不堪忍受屈辱,无奈绝望之中,她决定以死来控诉这个吃人的社会,为知已者殉情,实质上在无情地抨击着黑暗的社会现实,刘兄的刁难是促成女主人公兰芝之死的关键,焦母的专横则制造了悲剧的根本。这两个人物在此诗中都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是被集中批判、鞭挞的对象,男、女主人公仲卿和兰芝的婚姻悲剧,以鲜血和生命折射出当代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同时,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二)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通过古诗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 下一篇:探讨幼儿英语教学游戏化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天长地久 有时   此恨绵绵 | 2013-02-13 11:27:2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