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环境中重建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 [摘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社会的战略性资源,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随着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激励机制已不能满足在课改环境中正确诱导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要求。重建学校的激励机制已成燃眉之急,本文从建立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和建立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细致论述,运用具体事例及对现况分析等进行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课改环境 激励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社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作为对人们的一种行为评价,它能在满足人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保证激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施奖惩前必须首先考虑制定奖惩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行动有方向,检查有依据,评比有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优化教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方面,已经迈出了根本性的一大步,由于我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况很不平衡,一些与教师利益相关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课改环境中重建教师激励机制成为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创新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重建学校激励机制已成燃眉之急。 1、原有的教师激励机制定位已不能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与途径。通过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并注意适当适时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以激发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转型的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由“执行者”转变为“创造者”,由“组织者”转变为“开发者”。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已不再仅仅是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会反思、创新,主动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创造者。因此,原有的激励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中正确诱导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的要求。 2、原有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已成为教师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瓶颈。 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许多学校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教师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扣发奖金等。随着我国改 课改环境中重建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 下一篇:就我国法院审判工作的合法合理性..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课改 环境 重建 教师 激励机制 研究 | 2013-02-16 11:01:3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