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如何转化“双困生” 在中小学,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中,总是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自我约束力强,能自觉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的却屡屡犯错,知错难改。我们通常将那些学习成绩差,经常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称为“双困生”。对“双困生”,由于有的教师教育不得法,往往造成这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有的故意扰乱学校秩序,有的干脆辍学,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我认为,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困生”。“双困生”也有优点,他们不是定了型的砖,如果我们教育得法,方法得当,是可以将他们转化好的。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如何转化“双困生”的一些体会。 一、转化“双困生”重在以情感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对思想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关心,亲切,友好,信赖的积极情感状态,能够形成师生间融洽的心理气氛,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 以情感化学生,讲究的是用真心诚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向老师敞开心灵之门。 我教过一个叫刘清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往,从不主动接近老师,经常迟到。我跟他谈了很多次话,他当面点头答应,过后又依然如故。通过家访我得知他父亲下岗了,现在以开“摩的”为生,而以前他父亲的单位是令人羡慕的。今非昔比,刘清的心里难以接受,觉得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所以干脆对别人不理不睬。父母工作忙了,没时间管他,所以有时候忘了上学时间。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挖苦、批评,所以他早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当今社会下岗分流是很正常的,说不准哪天老师也会下岗呢。我鼓励他正确面对挫折,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把道理说给他听以后,我又尽量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学校要求订校服,他一时拿不出钱,我给他垫付。上课时,我经常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他,增强他学习的自信心。我还安排和他家住得近的同学邀他一起上学,慢慢地,他很少迟到了;并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此之后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融洽了,纪律性加强了,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二、转化“双困生”要懂得宽容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有缺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他们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才需要老师去教育帮助。对学生宽容体谅是教师应有的品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可见,宽容是感化学生的重要手段。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在对待“双困生”时没有宽容之心,有的经常对“双困生”采取急风骤雨式的批评,有的甚至对“双困生”进行体罚——让他们站到讲台来陪着老师讲课,或让他们站到最后去“面壁”,有的干脆将他们赶出教室。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越来越不在乎,越来越难教育。 我认为,学生违反了纪律,学习不努力,作为老师要有宽容之心。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我认为宽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认识错误的态度不正确,甚至出言顶撞了你,作为老师也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处理而不能火冒三丈,以牙还牙。 2、上课出现的问题尽量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问题尽量个别处理。这样容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当众将矛盾激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从净利润看中国会计制度改革 | 下一篇:创建“轻松、愉快、和谐”的班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春风化雨 无声 | 2013-02-16 13:21: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