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因此探讨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促进教师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当前,美术新课程已经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目标在教师中进行广泛的学习和宣传,为了更好地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课改提出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项极具有效性和必要性的工作。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提出了学会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更是其优势所在。 一、开展小学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对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即研究性学习。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具有以下特性: 1、体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学习、创造和获取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探究技法问题、追求美的表现。 2、参与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从实践中来看,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培养,同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交流互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它是动态变化的,是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交互性还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对话、交流、合作,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有趣的美术活动和相关的知识建构。 4、学习过程性。传统课程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学生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是稚嫩可笑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认真构思、动手操作等亲身实践,获得了对美的直接感受,尝试了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乐趣,学会了如何学习。 5、综合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美术学习,以学科的多元化、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 下一篇:学校管理决策中问题分析与对策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研究性 学习 小学 美术 教学 应用 浅析 | 2013-02-22 19:19:3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