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戏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就是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要为幼儿创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中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游戏(玩),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众多的活动中,很多游戏都贯穿于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体育五大领域之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1. 自发性:从游戏的动机分析,儿童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如: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在活动区域内,只要投放一定的材料和特定的环境下,幼儿就会模仿办家家,开商店等,自己充当各种角色,自己支配各种玩具。这也被公认为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的体现,也是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 2. 自主性:自主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本身,很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例如,在我现在所教的小班,每天在时间安排上,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 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儿童自行决定的,在游戏中体现出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3. 虚幻性:从游戏的内容来看,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满想象的。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诗一般的逻辑构画自己的活动空间。 一个布娃娃,幼儿会给它赋予生命,当成真的,和它说话,给它喂东西等。把自己扮演成这个娃娃的父母。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允许的,似乎没有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4. 体验性:从游戏的氛围分析,作为自发、自主的活动主体,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即游戏性体验。一个游戏玩下来,有的幼儿会玩的很开心,有的幼儿会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 大多数女孩子爱玩音乐区,她们会在小舞台上会自我陶醉,能歌善舞,自我表现;而男 将游戏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教师激励制度的创新研究 | 下一篇:建设优良的班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游戏 渗透 幼儿教育 活动 促进 幼儿 发展 | 2013-02-24 12:17:0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