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少年儿童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对他们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消费教育的欠缺,以及一些家长认识的偏颇、传媒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将儿童消费导入盲目消费、炫耀消费、高档消费等误区。再加之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得这些既无经济实力又未成年的孩子们成为高消费的“早熟儿”。这不仅造成了家庭中不必要浪费,更重要的是有损于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全,严重影响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良好传统品德的培养,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今天的孩子让人忧虑的品质之一是“缺乏适度消费观念”。 在当前社会中消费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盲点。加强对幼儿家庭的消费教育,势在必行。事实上消费教育也是教孩子做人的教育,是生存的教育。故我园也进行了此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孩子花钱“值得、舍得”成为家长们普遍心态;也使得孩子家庭消费的动力和主轴,有的家长在饱尝了自己童年时清贫之后存在着补偿的心理,认为“为孩子花钱多就是好,玩具新就是好,档次高就是好”;也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重视家庭中文化、智力方面的消费;又有的家长会以其他家长的行为作参照,认为一旦在消费上落后于别人,就觉得孩子未来也将落后于别人,导致了孩子在物质追求上产生了攀比的心理,最终产生了在消费品购买上的盲目从众行为。 近几年来,虽然的我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有很多地方已经提前达到了小康,个人拥有别墅、汽车已不新鲜,但节俭是美德仍然值得提倡。毕竟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边远山区人的生活依然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再说我们的土地面积日益在减少,而我们的国家是个大国,13亿人需要解决穿衣吃饭问题,仍然是个我们国家一个棘手事情。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由于4、5岁幼儿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他们进行节约教育有一定的难度。那麽如何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呢?我觉得从幼儿特点入手是培养节约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个故事、一顿说教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一日生活中要对幼儿严格要求,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幼儿面前不评价饭食的口味,告诉幼儿幼儿园的饭食是按他们身体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的,珍惜每一粒粮食,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教育幼儿。 每次做完游戏让孩子们在水池洗手,洗完后总有那么几个水龙头滴滴答答的;每次吃完饭,饭碗里总会剩下不少饭粒……这样的细节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只要孩子需要,父母都会埋单,没有“缺衣少食”的经历,怎样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呢? 注意“言传”的方式方法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浪费”行为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说教”的方法,讲一些前人“吃不饱”之类的故事,幼儿听了似懂非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马山镇中心幼儿园陈老师认为,幼儿常常喜欢和玩具、小桌子、小椅子说话,其实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的特点决定的。如果在生活中,能把“关水龙头”这件事编成小故事,比如水龙头没被关紧,“水龙头很伤心,流了很多眼泪,看它哭得多伤心。”幼儿很容易被这样拟人化的故事情节所打动,就会主动关掉水龙头。利用孩子的语言,按照孩子的思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可能会比简单灌输更为有效。 论幼儿节俭意识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加快城市化.. | 下一篇:论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改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节俭 意识 培养 | 2013-02-24 12:54:2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