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消费看人格培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家庭消费的重心已移向儿童。一项调查显示,全国0至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12亿,一年高达420亿。而在家长大把花钱的背后,出现的却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让人十分头痛的现象。家长给孩子花钱难道错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儿童的消费问题作一下探讨。 一、儿童消费影响着人格培养 家庭收入的提高使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钱。儿童也因而有了自由支配零花钱的权力。然而,由于儿童认识水平有限,自控能力差,便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儿童畸形发展问题。事实摆在面前,高消费确确实实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不良消费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近年来高消费在中小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更是热衷于跻身“贵族学子”的行列,他们吃高级食品,喝高档饮料,穿名牌服装,戴昂贵首饰。从父母或亲戚那里来的钞票毫不惋惜地撒向商店、酒楼、溜冰场、网吧和歌舞厅。他们把这种消费当作时髦,视为潇洒。有人将当前中小学生的高消费特点概括为: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 3月6日,笔者在一叫“嘴香圆”的餐馆碰上一群十三四岁的学生正在为一名叫刘小英同学庆祝生日。凉菜、热菜、啤酒、饮料摆了满满的一桌。刘小英说,这些同学都是她的好朋友,自己过生日自然要请他们一起搓一顿。笔者看到,来参加生日的同学都准备了礼品,档次似乎都不低。一位同学说,他们班里同学过生日,都要请要好的同学吃饭。谁要是不请,就没人理他,也会被别人看不起。刘小英幸福地告诉笔者,她这一桌饭,父母、爷爷、奶奶、姑姑共向她赞助了800元。埋过单,还能赚400多块呢!“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谁愿意让他们受委屈呢?所以孩子们的要求我们家长能满足的尽量满足。”闲聊中,有位徐女士说起自己4岁儿子的花销如数家珍,喝酸奶200元/月,幼儿园学费150元/月,保姆200元/月,买零食、饮料50元/月。徐女士说,孩子的消费每月大概在6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买衣服的钱、爷爷奶奶给他的钱。而她和爱人每月的收入总共才1800元。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少儿们的消费水平也相应改善,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和不当的高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除了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外,更主要的是助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想的泛滥。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少年儿童的娇生惯养,首先会使他们养成极度的依赖思想。其次,钱财来得过于容易,孩子们便不会知道生活的艰辛,父母工作的辛劳。父母过度的放纵孩子,他们是不会懂得尊敬和孝顺父母的。大德孝为先,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和孝顺,我们还能指望他们长大后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吗?再次,孩子们的消费盲从广告、名牌、新潮、成人,他们便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见解,长此以往,坚韧不拔的生活意志无从谈起。 日本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新加坡也从重视智商教育中摆脱出来,重视情操教育。美国也提出教育重要的一环是品格的教育。德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范畴是学校不只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品德、性格的培养。可以说,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已非常重要,其势必然。而不良消费行为对少年儿童人格培养的危害如此之大,毋庸讳言,少年儿童的健康消费行为的养成势在必行。 三、以健康的消费行为促进人格培养 使少儿学会合理消费,进而促成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育少儿传统的节俭美德。中国有句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20世 从儿童消费看人格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从书写角度看汉字从篆到隶的演变 | 下一篇:从船意识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儿童 消费 人格 培养 | 2013-02-27 10:52:5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