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财务风险控制要把握好点和度
所谓“点”是指风险控制的着重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管理流程来看,指投资运作中关键的风险点所在,如信用交易中的合同审批和交易对手管理等,也就是说,风险控制部不必全程参与,而只是抓关键、抓重点;二是从风险类型来看,指不同类型的投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点,如短线投资中的市场风险,长线投资中的信用风险等,也就是说,在纷繁复杂的风险中,我们不必面面俱到,而只是抓关键、抓重点。在风险控制中,抓住主要的“点”,就能够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所谓“度”是指风险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上来讲,财务风险控制能够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控制,能够涵盖投资运作的各个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重点放在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估上,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估。并不干预事前的决策,对事前的控制更多的是通过透明化来解决,通过流程、制度和规范来约束。从深度上来讲,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从理论上讲这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是没有必要的。需要的是能够描述风险主要特征、抓住主要风险因子且操作性强的风险模型。有了这样的风险模型,就能够满足实务操作的需要。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把握好风险控制的“度”,也能够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五)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寿险资金运用和风险管理面临很多新问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市场利率逐级走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已经低于长期寿险资金的运作成本,这种趋势短期内还没有改变的迹象,而保费收入却在持续增长。长期收益率的大幅度降低,不仅给寿险资金运用带来严重困难,而且给风险管理特别是资产负债匹配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投资与风险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创新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与前几年相比,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当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长期寿险资金运用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目前,长期寿险资金运用迫切需要期限长、收益高、风险收益特征多元化的投资品种,如非政府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券、不同发行主体的机构债券、风险收益合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收益稳定的房地产信托基金等等,用来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和负债匹配管理。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先进的风险管理和对冲工具,如利率调期、违约互换、信用价差选择权等,用来管理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拓宽投资渠道需要不断加大创新和研究力度,同时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研究相关的风险管理办法,出台相关的配套法规,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突破。
(六)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
应当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突破目前的产品模式。一方面,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设计出具有较强保险保障功能、能够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投资预期收益合理、投资和保障灵活可变、在市场中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研发部门应当加强与投资部门的相互沟通,对市场变化、利率波动和投资面临的风险要经常进行交流,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创新方法提高产品本身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七、结论
寿险公司只有长期关注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能否达到国际市场标准,才能确保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在中国市场经营,寿险公司会面临许多挑战。虽然许多挑战显而易见,但有些公司至今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在内。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保险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财务风险管理通过筹资决策、资金运用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来提高总体收益,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因此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资产的获得及其合理使用的决策密切相关,并与公司的承保、理赔、资金运用管理发生直接联系。其财务风险管理的结果直接表现为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对于国内寿险公司,特别是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的国有独资公司来说,逐步稳妥地建立电子数据处理网络系统,运用信息、资金、单证三位一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既能发挥营业网点多的传统优势,又保持了财务风险管理方式的先进性,这对于我国入世后增强国有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少平:《金融科学》,2004年1月。
2、郑伟、孙祁祥:《论保险投资的风险与管理》,《保险研究》,2004。
3、寇日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金融时报》,2005年2月。
4、刘代春:《关于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2004年12月。
5、黄锦文:《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2004年9月。
6、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2004年7月。
7、《财务风险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慕刘伟、王晓坤:《保险差别定价的条件及其宏观意义》,《保险研究》,2003年第11期。
9、陈秉正:《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01。
浅析寿险公司成长中的财务管理风险(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