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一方面要针对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实施对策,更要注重从内部环境入手,从企业自身出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尤其是要培养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将电子商务发展上升到企业战略层次加以执行,同时,要尊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般规律,统一规划,分阶段逐步推进。
(一)、转换观念,树立“新型工业化”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最有效果的实现途径。科技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实施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能使相关产业的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2,资金周转速度提高1/3,相关人员减少1/4。目前,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差15年左右,而实施新型工业化有可能使这一差距缩短到10年之内;而前不久国家经贸委对全国10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每投资一元钱进行信息化改造,就能在相关产业中带来1.61元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必须从狭隘的企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抓住历史机遇,通过信息化,通过电子商务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塑造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领导,统一管理,逐步推进
1、信息化领导能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4年度中国信息化500强研究报告表明:进入2004年以来,国内信息化的发展正在提出一个重要的挑战:领导力成为信息化关键因素,未来杰出的企业领导者,必将与杰出的信息化领导力相关联,企业决策层缺乏对信息化的领导能力是一个影响企业信息化成效的突出问题。因此,中小企业领导必须加强信息化的培训,培养强有力的信息化领导能力,这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实际推行电子商务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一把手工程”的项目组织原则,最高领导不但要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还必须实际投入到实施过程,确保电子商务的目标实现。
2、正确选择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统一管理、逐步推进。
(1)中小企业选择什么时机将决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实施的成功与否。对于有技术参与的电子商务战略制定,有两种基本的驱动因素必须加以权衡。一种因素是先动优势(FirstMovers),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优势可以率先获得与大企业进行接触交易的可能性、可行性,率先行动并做出正确的事情,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则之一。另一因素是等待定律(WaitingLaw),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实施的道路上大都持有观望等待的心理,这并不是坏事。等待定律认为在技术快速变革的时期,耐心的等待可以减少技术投入成本。因此延缓技术投资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成本削减方法,尤其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延缓投资可以减少企业被其拖累的可能性。中小企业选择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一定要注意平衡这两种因素,同时,还要正确评估企业的发展阶段,使得电子商务发展与企业战略相协调,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统一规划,逐步推进。
(2)从企业信息化角度看,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另一部分是企业外部经营活动的信息化。国外企业的信息化大都是由内而外发展起来的,即先有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然后再发展外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供应链管理。这种由内向外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从理论上看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是否一定要遵循这种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也许就值得考虑,尤其对于那些经营状况不太好、内部管理相对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现阶段关注的焦点还只是生存问题,短期内从体制、认识水平、能力、财力上都不可能大规模地投资于内部信息化建设,另外,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尚处在一个未完全定型的阶段,这也是一个有碍于开展内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就有两种道路可供选择,一种是从内到外,这种方式对于基础比较好的中型企业可能更加有利,但对绝大多数小企业来说,采取由外向内的发展道路,即由网络营销和基本的电子商务开始,然后再搞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可能更为合适。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必须注意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能力。
(三)、注重“整合”资源,促进跳跃发展
企业是由各种各样的资源组合而成,包括资金、人才、品牌、技术和产品等一切能够为企业带来或创造价值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而资源总是有限的,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通过不断的资源配置、组合、调整与交易,实现企业资源总价值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以其快速、广域、丰富、互动和廉价的巨大优势,正在成为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有力手段。要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重组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组织、管理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中小企业建设电子商务过程中,更要特别重视对第三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例如,充分应用第三方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企业自身的在线电子交易过程;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等,通过外包服务,促进自己电子商务的开展,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四)、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或最高水平。从企业信息化的三个层面看,多数企业,尤其是那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建企业,第一层面的任务在建设结束时,生产一线管理中计算机控制已经形成。但第二层面,即企业内部系统管理方面相对差距非常大。一些企业虽然也建起了内部局域网,可发布的信息陈旧、局域网上信息长时间不更新,生产、成本、库存、采购、资金等,都无法实现网上的及时收集、分析和共享,提供管理者随时掌握。而第三层面,即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传输和共享,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都不能做到准确、及时,就无从谈起电子商务。没有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就很难真正发挥出它的显著优势来。加速企业内部信息化进程,无疑对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保障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应用层次。
参考文献:
1、李文国,王剑平(沈阳工业学院商学院):《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经济评论,2004年5月总第四卷,第5期(总第30期)
2、廖晓淇(商务部副部长):《多角度促中国电子商务发展》(2005年4月北京第八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致词)
3、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报告》
4、狄娜(发改委中小企业管理司副司长):《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