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违宪司法审查相关概念解析、违宪审查与违法审查、违宪审查与违宪司法审查、和我国建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国外违宪司法审查制度的几种主要模式和我国建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应采用的模式后,认为必须从我国现行制度体系出发,根据现实需要,提出了我国建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违宪审查、违宪司法审查、复合审查模式
【正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为了保障宪法的最高效力,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持既定的良好法律秩序,必须对各种权力(权利)的行使进行控制或审查,这就是违宪审查。从世界范围来看,有些国家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机制,有些国家通过借鉴的方式也确立了本国违宪审查制度,而我国目前虽然有违宪审查的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尚未有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从而导致我国《宪法》权威性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规定进行补充完善,尽快建立违宪司法审查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宪法的功能。我们既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又要坚持改革与开放的观点,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司法审查制度。
一、违宪司法审查相关概念解析
(一)违宪审查与违法审查
违法审查是国家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法律以及地方立法是否违背中央法律的审查和监督。而违宪审查就是对宪法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审查以确保宪法得以实施的制度,就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注1)违宪审查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违宪审查的内容包括立法与特定组织行为。立法指法律、法令、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审查内容还包括具有行使公共权力特征的特定组织行为。这表明违法审查是一种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与违法审查是有区别的:首先,审查的对象不同。违法审查的对象是法规、规章,它一方面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监督,体现了对行政权的限制和国家权力的横向制约;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审查和监督,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限制和国家权力的纵向制约。而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国家的法律,是对中央的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审查和监督,是对国家立法权的限制和制约。
其次,审查的主体不同。由于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对象不同,所以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主体也不同。如果违法审查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审查的主体应当是国家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当立法机关审查时,这种审查主要体现了立法机关优于行政机关的地位,是行政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对立法机关负责、受立法机关监督的一种表现;当司法机关审查时,这种审查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是平行地位的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制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以中立的司法权制衡过于庞大的行政权。如果违法审查的对象是地方权力机关,审查的主体应当是中央权力机关,体现的是在立法机关系统内中央对地方的制约。而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国家立法机关,所以审查主体应当是立法机关以外的中央国家机关,一般是国家司法机关(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而不能是立法机关自己,否则就违背权力制约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由司法机关(宪法法院或普通法院)进行违宪审查,体现的是司法权对立法权的牵制,是司法理性对民主激情的制约。 试论我国的违宪司法审查制度(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