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判监督、深化审监改革”所追求的就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落实司法为民”这一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目标。2007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使再审制度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解决申诉难和申请再审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人民法院而言,这一修改既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也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民商事审判乃至法院整个工作产生深刻影响。”26 “但是,由于本次修改属于局部工程,且出台仓促,也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 随着司法权力空间越来越大,从再审制度(审判监督制度)上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从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的高度,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司法理念和法律价值取向的审判监督体系。当然,作为司法体制中的一项具体制度, 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最终取决于国家司法改革的发展和民主与法治的进步。
笔者在省高院法官学院工作,根据所学法学理论,对民事再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谈了一些粗浅看法,请人民大学指导老师批评指正。
引文注释
1、转引自余向阳:《关于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构想》,载《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江西省高院组编,2002内部版,第488页。
2、沈德咏:《审判监督工作改革问题》,《人民司法》2001年第8期第17页。
3、转引自张素莲:《论法官自由裁量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版,第174页。
4、《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4期第5页。
5、沈德咏:《在全国部分法院审监工作调研会上的讲话》(2001年2月20日),《人民法院报》2001年2月22日。
6、参见刘家兴:《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回顾与思考》,《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622页。
7、参见齐树洁:《再审程序的完善与既判力之维护》,《法学家》,2007年第6期18-19页。
8、参见汤维建等:《评民事再审制度修正案》,《法学家》,2007年第6期25-26页。
9、汤维建等:《评民事再审制度修正案》,《法学家》,2007年第6期29页。
10、朱雁:《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若干思考》,中国法院网,2003年9月1日发布。
11、吕忠梅:《司法公正价值论》,《公正与效率的理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年版第68页。
12、唐金法:《 如何改革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中国法院网2004年10月8日发布。
13、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2年第1期第5页。现在新说法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但笔者认为现代司法理念更能体现时代精神。
14、郑莹:《民事再审程序重构》,载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
15、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民事再审理论与实务国际研讨会综述》,《人民司法》2007年第12期第4页。
16、同注15,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文。
17、柯阳友:《既判力理论与再审制度的冲突与平衡》,《法律适用》,2006年第7期第11页。
18、唐金法:《 如何改革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中国法院网,2004年10月8日发布。
19、参见王云厚、周辉:《吉安市两级法院民事再审案件审理情况分析》,《司法实证研究》(江西省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汇编〈2003卷〉)第401页。
20、参见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周永军:《简论公益诉讼》,均载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
21、同注18,唐金法文。
22、吴晓锋:《新民诉法审监程序司法解释出台 核心理念:建再审之诉》,腾讯网2008年12月8日发布。
23、同注21,吴晓锋文。
24、同注21,吴晓锋文。
25、魏巍、郭凯旋《审判监督程序部门分工的再思考》(载江西高院主编《司法纵横》2008年第6期第38-39页
26江苏省高院课题组:《民事审判监督立法修改影响及其应对的调研报告》,《人民司法》2008年第7期第43页。
27、张光琼、皮修雁:《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修改得失谈》,《人民司法》2008年第17期第43页。
参考文献
1、余向阳:《关于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构想》,载《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江西省高院组编,2002内部版。
2、沈德咏:《审判监督工作改革问题》,《人民司法》2001年第8期。
3、张素莲:《论法官自由裁量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版。
4、沈德咏:《在全国部分法院审监工作调研会上的讲话》(2001年2月20日),《人民法院报》2001年2月22日。
5、刘家兴:《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回顾与思考》,《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6、齐树洁:《再审程序的完善与既判力之维护》,《法学家》,2007年第6期。
7、汤维建等:《评民事再审制度修正案》,《法学家》,2007年第6期。
8、汤维建等:《评民事再审制度修正案》,《法学家》,2007年第6期。
9、朱雁:《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若干思考》,中国法院网,2003年9月1日发布。
10、吕忠梅:《司法公正价值论》,《公正与效率的理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1、唐金法:《 如何改革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中国法院网2004年10月8日发布。
12、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民事再审理论与实务国际研讨会综述》,《人民司法》2007年第12期。
13、柯阳友:《既判力理论与再审制度的冲突与平衡》,《法律适用》,2006年第7期。
14、 江苏省高院课题组:《民事审判监督立法修改影响及其应对的调研报告》,《人民司法》2008年第7期第43页。
15、张光琼、皮修雁:《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修改得失谈》,《人民司法》2008年第17期。
16、吴晓锋:《新民诉法审监程序司法解释出台 核心理念:建再审之
诉》,腾讯网2008年12月8日发布。
17、王云厚、周辉:《吉安市两级法院民事再审案件审理情况分析》,《司法实证研究》(江西省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汇编〈2003卷〉)
18、魏巍、郭凯旋《审判监督程序部门分工的再思考》(载江西高院主编《司法纵横》2008年第6期。
19、郑莹:《民事再审程序重构》,载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
20、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周永军:《简论公益诉讼》,均载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监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