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言
2.1 安全评价的概述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出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既是企业、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2.2 安全评价的定义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的定义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解释[1]:
(1)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安全评价的核心。这是系统评价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其承上启下的作用。系统分析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前提,全面系统地对评价对象的功能及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手段。
(2)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各种定性因素对比系统的危险程度,用安全标准来衡量。
(3)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这是安全评价的目的。这一目的还包括确保安全生产和尽可能减少损失。
2.3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的意义
开展安全评价有如下意义[2]:
(1)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2)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保险部门对企业灾害实行风险管理。保险部门对企业事故的风险管理包括保险费的合理收取,风险的控制和事故后的合理赔偿等问题。
(3)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达到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预测,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变纵向的单科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使企业安全工作实现系统化;变盲目管理为目标管理,使企业的安全工作实现标准化。
(4)安全评价工作可以为企业领导的安全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2.4 安全评价的研究方法
安全评价以安全分析为基础,分析事故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找出关键性的危险源或危险源组合,预测事故的危险,为预防事故、优化安全措施和提高安全投资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结果反映了安全施工状况,比较其优劣,配合适当的奖惩,可以鼓励或鞭策企业领导和职工重视安全,督促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部门加强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安全评价与安全责任制相结合,使安全责任制科学化,对各级领导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改善施工安全状况,具有经常性的督促作用。
3.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
3.1 静态安全评价
多年来的安全评价,基本上是静态安全评价。一般的做法是定期(年度)用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和事故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来评价各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受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生产组织条件的影响很大,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多变,危险因素及其组合作用复杂的动态性很强的建筑业的生产,静态安全评价很难客观反映生产过程的安全状况和安全工作的优劣。
就计算千人死亡率和千人重伤率的伤亡人数(分子)和平均职工人数(分母)而论,就存在明显的问题。例如,目前对企业职工的生产性伤亡统计还比较严格,但对民工等企业的外用工,生产性伤亡统计就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的民工或临时工在现场的伤亡,就没有企业或单位统计上报。事实上,有的劳动越艰苦越危险,越是让安全意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差的民工去干。有统计资料显示民工的伤亡率高出职工的5.7倍。有的企业以在册职工人数为分母计算,其实在岗施工的在册职工可能不到50%。以这样的统计指标为基础,生产任务越饱满,企业职工出勤率越高,统计越真实的,有可能得到的安全评价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评价的科学性问题。例如,一个施工企业,东南西北的施工点,上岗下岗职工流动频繁;又例如,一个工程项目,施工时序上劳动力曲线波动频繁。工程的施工过程是许多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连续运动过程。定期的统计指标不一定是当时安全工作优劣和安全状况转化的客观反映。其它的指标计算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静态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静态观点与动态过程的矛盾。涉及的动态因素越复杂,静态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为此,应该认真研究动态安全评价[4]。
3.2 动态安全评价
建筑工程产品固定、体积大、生产周期长,一栋建筑,一件设施,一经施工完成就固定不动了。施工生产活动是围绕建筑物、构筑物来实施的。在有限场地集中大量人力、物料、机械、设备进行较长时间的综合作业,不安全因素时有发生。
(1)人员机器流动大,一栋建筑或构筑物完成后,人员机具要转移到新的地点,建设新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人员机具要在不同地点、不同地区内流动,流动性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2)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人员生理、心理上,行为上,对生产速度、工作条件和环境,易产生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3)露天高处作业多,建筑物都是由低到高建起来的,所以绝大部分工人都在露天高处作业,夏天热,冬天冷,风吹日晒,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
(4)建筑物型体变化大,规则性差,每栋建筑从开工到竣工,每道工序,不同生产过程不同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时变化。建筑施工的规律性在不同现场也具有动态性,不安全因素的动态性与这相伴。
(5)机具设备作业的多样性和交叉作业大量增加,设施安全防护的装置也有一定局限性,加之建筑施工复杂变换不定,因此不安全因素时有发生。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和动态性上,可见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抓主要矛盾找出易发事故的部位、工序和环节,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部位上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监理掌握建筑施工的特点,把握工程脉膊,落实安全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