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动态安全评价
4.1 建筑工程总危险因素分析
对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的分析,是动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工作,也是动态安全评价科学性的根本前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人、机械、材料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具体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再加上施工现场情况很复杂,所以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人的方面的危险因素。
(2)建筑工程施工要用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不仅影响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各种材料的按质按量使用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重要条件,另外,由于材料堆放于施工现场,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4)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环境很复杂,包括自然条件和现场条件,这些条件很多,例如,严冬和酷暑、暴雨和梅雨等气候和气象条件,施工道路布置的地形条件,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场地的狭小程度,施工临空高度,施工交叉干扰等情况。这主要是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
(5)另外,施工难度也带来的很大的危险。一般施工难度越大,施工危险性也越大。从大的方面考虑,主要有建筑物造型和结构的复杂程度,施工工艺的复杂性,施工组织的复杂性。例如,工业与民用的房屋建筑工程,造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大跨度的场馆建筑,比通常的住宅建筑难度大得多,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复杂得多,危险因素及其组合作用也复杂得多。这主要是具体工程本身的功能要求不同造成的危险因素的不同,属于个别的危险因素。
(6)最后,是施工阶段性特征带来的危险因素。例如,施工准备期、施工结尾期、施工高峰期、正常施工期等,各有其特征和特定的不安全因素。不同的施工对象(项目)所需考虑的上述因素不同,在具体分析工作中,兼顾可操作性,应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或概化次要因素。这主要是工程本身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流程决定的,是工程本身固有的危险因素。
4.2 关键理论和技术
安全评价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4.2.1相关性原理 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系统的基本特征 安全评价把研究的所有对象都视为系统。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由多种彼此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有大有小,千差万别,但所有的系统都具有以下普遍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目的性,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功能)。 (2)集合性:指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两个以上的元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或是由各层次的要素(子系统、单元、元素集)集合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 (3)相关性:即一个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联系,通过综合协调,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在相关关系中,二元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复杂的相关关系是在二元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阶层性:在大多数系统中,存在着多阶层性,通过彼此作用,互相影响、制约,形成一个系统整体。 (5)整体性:系统的要素集、相关关系集、各阶层构成了系统的整体。 (6)适应性: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着一定的适应性。
系统的结构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E=maxf(X,R,C) 式中: E—最优结合效果; X—系统组成的要素集,即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 R—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即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所有相关关系; C—系统组成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 f—X,R,C的结合效果函数。 对系统的要素集(X)、关系集(R)和层次分布形式(C)的分析,可阐明系统整体的性质。要使系统目标达到最佳程度,只有使上述三者达到最优结合,才能产生最优的结合效果E。 (2)因果关系 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事故的因果关系是:事故的发生有其原因因素,而且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因素造成的,而是由若干个原因因素耦合在一起,当出现符合事故发生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时,事故就必然会立即爆发;多一个原因因素不需要,少一个原因因素事故就不会发生。而每一个原因因素又由若干个二次原因因素构成;依次类推三次原因因素,……。 消除一次、或二次、或三次,……原因因素,破坏发生事故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事故就不会产生,这就是采取技术、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的理论依据。在评价系统中,找出事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借鉴历史、同类情况的数据、典型案例等,建立起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学模型,则评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越接近真实情况,效果越好,评价得越准确。
4.2.2 类推原理 “类推”亦称“类比”。类推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常用来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它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生产、安全评价中同样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提高其结论可靠性,方法有: (1) 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 (2) 两个类比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 (3) 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对象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结论的可靠性就高。 类推评价法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取决于评价对象事件与先导事件之间联系的性质。若这种联系可用数字表示,则称为定量类推;如果这种联系关系只能定性处理,则称为定性类推。常用的类推方法有如下几种。 平衡推算法:指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的方法。 代替推算法:指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 因素推算法:指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因素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 抽样推算法:指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系统总体特征的方法。 比例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类似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 概率推算法: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故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任何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发生是没有规律的,但其发生概率是一客观存在的定值。因此,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可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可以用概率值来预测未来系统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以此来衡量系统危险性的大小、安全程度的高低。 4.2.3 惯性原理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 利用惯性可以研究事物或一个评价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惯性的大小 惯性越大,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越小。 (2)一个系统的惯性是这个系统内的各个内部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一种状态趋势。因此,只有当系统是稳定的,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变化较小时,其内在联系和基本特征才可能延续下去,该系统所表现的惯性发展结果才基本符合实际。但是,绝对稳定的系统是没有的,因为事物发展的惯性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使其加速或减速甚至改变方向。这样就需要对一个系统的评价进行修正,即在系统主要方面不变、而其他方面有所偏离时,就应根据其偏离程度对所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修正。 4.2.4 量变到质变原理 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样,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也都一一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评价一个系统的安全时,也都离不开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在安全评价时,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采用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等,均需要应用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安全评价的原则是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准绳。
4.3 施工项目安全的危险性指标
(1)安全管理
主要对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的运行中,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和起关键性的作用。在事故类别分析中虽然没有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但管理不善却是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事故分析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大多不是因技术问题解决不了造成的,都是因违章所致。所以应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文字性资料记录、整理和存档,以便各级检查人员能确认该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2)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是一个建筑企业形象的窗口,体现出一个企业在整个行业管理中的水平和位置。特别是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167号国际劳工公约《施工安全与卫生公约》的要求,施工现场不但应该做到遵章守纪,安全生产,同时还应做到文明施工,整齐有序,把过去建筑施工给人以“脏、乱、差”形象的工作,改变为城市建设中体现文明的“窗口”。
(3)脚手架
落地式脚手架。主要指从地面搭起的木质、钢脚手架,脚手架因施工需要存在各种高度。
悬挑式脚手架。主要指从地面、楼板或墙体上用立杆斜挑,上部采用拉结方式固定的脚手架,包括提供一个层高的使用高度的外挑式脚手架或高层建筑施工搭设的多层悬挑式脚手架。
门形脚手架。主要指定型的门形框架为基本构件的脚手架,由门形框架、水平梁、交叉支撑组合成基本单元,这些基本单元相互连接,逐层叠高,左右伸展,构成整体门形脚手架。
挂脚手架。主要指悬挂在建筑结构预埋件上的钢架,并在两片钢架之间铺设脚手板,提供作业的脚手架。
吊篮脚手架。主要是指将预制组装的吊篮悬挂在挑梁上,挑梁与建筑结构固定,吊篮通过手(电)动葫芦钢丝绳带动,进行升降作业的脚手架。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主要是指附着在建筑结构上,并能利用自身设备使架体升降,可以分段提升或整体提升的脚手架,也称整体提升式脚手架或爬架。
(4)基坑支护及模板工程
坍塌事故是施工中较常见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近年来坍塌事故的比例增大,其中多因开挖基坑时未按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和做好固壁支撑;拆模时楼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模板支撑没经过设计计算造成的坍塌事故,必须认真治理。
(5)“三宝”、“四口”防护
“三宝”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正确使用;“四口”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工地易发生事故的部位,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以及做为防护的补充措施,要求按不同作业条件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6)施工用电
是针对施工现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用电而制定的,主要强调必须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有明确的保护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符合规定。
(7)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
施工现场使用的物料提升机和人货两用电梯是垂直运输的主要设备,物料提升机目前尚未定型,多由企业自己制作自己使用,存在着设计制作不符合规范规定,使用管理随意的情况;人货两用电梯虽然设备本身是由厂家生产,但也存在组装、使用及管理上的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须按照规范及有关规定,对这两种设备进行认真检查,严格管理,防止发生事故。
(8)塔吊
塔式起重机因其高度高和幅度大的特点大量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可以同时解决垂直及水平运输,但由于其使用环境、条件复杂和多变,在组装、拆除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使用、管理不善易发生倒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所以要求组装、拆除必须由具有资格的专业队伍承担,使用前进行试运转检查,使用中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
(9)起重吊装
主要指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吊装和设备安装工程。起重吊装是专业性强且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所以要求必须做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试吊、有专业队伍和经验收合格的起重设备。
(10)施工机具
施工现场除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外,也大量使用中小型机械和机具,这些机具虽然体积较小,但仍有其危险性,有必要进行规范,否则造成事故也相当严重。
4.4 建筑工程危险性动态评价
对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的分析,是动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工作,也是动态安全评价科学性的根本前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人、机械、材料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具体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再加上施工现场情况很复杂,所以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人的方面的危险因素。
(2)建筑工程施工要用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不仅影响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各种材料的按质按量使用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重要条件,另外,由于材料堆放于施工现场,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4)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环境很复杂,包括自然条件和现场条件,这些条件很多,例如,严冬和酷暑、暴雨和梅雨等气候和气象条件,施工道路布置的地形条件,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场地的狭小程度,施工临空高度,施工交叉干扰等情况。这主要是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
(5)另外,施工难度也带来的很大的危险。一般施工难度越大,施工危险性也越大。从大的方面考虑,主要有建筑物造型和结构的复杂程度,施工工艺的复杂性,施工组织的复杂性。例如,工业与民用的房屋建筑工程,造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大跨度的场馆建筑,比通常的住宅建筑难度大得多,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复杂得多,危险因素及其组合作用也复杂得多。这主要是具体工程本身的功能要求不同造成的危险因素的不同,属于个别的危险因素。
(6)最后,是施工阶段性特征带来的危险因素。例如,施工准备期、施工结尾期、施工高峰期、正常施工期等,各有其特征和特定的不安全因素。不同的施工对象(项目)所需考虑的上述因素不同,在具体分析工作中,兼顾可操作性,应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或概化次要因素。这主要是工程本身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流程决定的,是工程本身固有的危险因素。
5.总结与展望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很复杂,所以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安全管理中,安全评价又是开展其它工作的基础。本文从安全评价入手,总结了目前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评价分析方法,建立了从人、机械、材料和环境四个方面评价单一工序作业和整体施工的危险性指标体系,接着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动态安全评价方法框架和步骤,并把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对案例进行了动态安全分析评价,给出了施工动态危险度变化图,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安全信息,为施工现场动态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动态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灵活应用,既可以对某一施工工序或施工阶段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分析。不同的分析结果可以为不同的管理层次使用,甚至可以对作业的一个循环进行分析,作为改进施工作业方法,提高安全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方法还不是一种完全定量的分析方法,仍然需要有关专家和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另外,对于本方法中作业因素的危险度指标的采取,在工程施工中仍需做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统计工作。
安全评价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价起步更晚。如何减少安全评价工作的主观性,完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韦冠俊.安全管理与事故预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
[2] 陈宝智.安全原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83-260
[3] 肖爱民.安全系统工程学.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54-180
[4] 袁大祥,严四海.论动态安全评价.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5月,第13卷,第5期:38-40
[5] 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9月,第36卷第9期:46-50
[6] 石金涛,顾琴轩,韩蒙.安全人机工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78-234
[7] 陈惠民,苏振民,王延树.工程项目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34-250
[8] 马莉,赵建刚,张桥霞.安全评价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新方法.水利电力劳动保护,1999年第2期:11-27
[9] 程明,袁凤英.动态安全评价方法浅析.理论与探索,2005年第1期。26-31
[10] 施式亮,王鹏飞,李润求.工业安全评价方法与矿井安全评价技术综述.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17卷第4期:5-8
[11] 王晓群,张兴容.工业企业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3年,第30卷第2期:90-92
[12] 陈勇刚,田水承,孙斌.基于事故树分析法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陕西煤炭,2003年第3期:20-22
[13] 陈萌.谈安全评价及其方法.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年第6期:46-48
[14] 程映雪,向衍荪,周长春.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年12月,第5卷增刊:42-47
[15] 孔志敏.建筑工程安全评价与管理研究.大众科技,2005年第3期(总第77期):4-5
[16] 张建设,张保善,林伟民.建筑工程施工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基建优化,2002年,第5期:33-40
[17] 李洵,张土乔,潘新华.新加坡、英国及香港地区的建筑质量与安全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第9期:38-45
[18] 张皓,翟大鹏,吴伟华.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年,第3期:32-34
[19]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