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成本控制的种类
控制涉及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由于控制的对象不同、目标不同,范围和重点不同,所运用的控制方式和类型也有所不同。控制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照纠正措施的环节和信息性质的不同,可以把控制分为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一)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又叫过程控制。是指在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这类控制工作的纠偏措施作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中。现场控制的职能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和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监督是按照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正偏差的措施,以便使工作人员能正确地完成规定的任务。
现场控制一般都在工作地点进行,管理者亲临现场观察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现场控制活动,它是一种主要为基层管理人员所采取的控制工作方法。管理人员通过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在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它是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发现与标准不合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在现场控制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经济和非经济的手段来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作风,指导的表达方式以及施工人员对这些指导的理解程度。现场控制的监督和控制应该遵循计划中所确定的组织方针、政策与标准,控制的内容应该和被控制对象的工作特点相适应。例如: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采取严厉的监督可以导致好的结果,而在项目控制中,控制则应转向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现场控制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是,现场控制有很多弊端。首先,运用这种控制方法容易受管理者个人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控制和约束。管理人员不可能时时对施工现场进行过程控制,只能在关键工序上使用。其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对施工过程容易进行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施工承包者在目标控制方面的管理上作,几乎无法进行过程控制。第三,现场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容易损坏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控制工作的主要方式。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己经发生和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生和再度发生。控制工作的实质是“信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和行动调节,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反馈调节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反馈控制才可以正常发挥作用。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情况千差万别,即便是可以得到实时信息也不可能做到实时控制。因为,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到制定出纠正措施,并实际执行纠正措施,总需要一段时间,这就影响到控制的有效性。由于时滞现象的存在,使得实时信息也难以得到实时控制。
反馈控制的缺点是,只有当输出量偏离目标时才能发现偏差,纠偏措施才‘能开始进行。因此,这是一种事后控制。特别对于系统最终形成成果的反馈控制,由于系统存在时滞,所以当偏差出现之后再采取纠正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己成事实无法挽回。但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事后控制往往又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控制类型。事后控制能为管理者评价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有用的信息,人们可以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实施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控制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在不断循环过程中提高控制效果。
(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或预防控制是为了解决反馈控制所存在的问题,采取前馈控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前馈控制也称为指导未来的控制,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时滞作用带来的损失。前馈控制就是以系统的输入或主要干扰的变化信息作为输入信息,以此来预测由于外部干扰和输入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据此对系统的输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有效控制。前馈控制克服了反馈控制中时滞带来的缺陷,并且前馈控制的纠偏措施往往是预防式的,作用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也就是说,是控制原因而不是控制结果。前馈控制的关键是要求对系统的偏差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准确预测。可以想象,前馈控制系统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不仅需要输入各种影响计划执行的变量,还要输入影响这些变量的各种因素,同时还必须注意干扰因素一些意外的和无法预期的因素。但是,所有这些并不妨碍前馈控制的日益广泛的应用。
(四)动态控制
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管理研究 (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