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但各国企业的跨国、跨文化的各类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而且企业间的重组兼并也出现了大量的跨文化问题。对于新乡美乐公司带有军工文化的传统,在企业的跨文化交往中,文化之间的差异常会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内耗。对此安彩人在跨文化管理的创新中实施了以下三种方法:第一、跨文化交流——能认识到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自我角色、个人的需要、价值观、标准、期望等都与文化密切相关。第二、文化敏感——能够根据在一定的组织、少数民族或外国文化中的经历,归纳出文化的普遍性特点。第三、内涵化——有效地调整和适应另一种文化,无论它是国内的亚文化还是外国文化。4.5安彩文化的推进作用1、促进物质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它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属于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通过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向职工灌输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增强彼此的感情,强化了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促进行为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在塑造自己行为文化时,必须建立企业行为文化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的规范。安彩在企业文化行为文化方面抓了以下四项工作:树立典型,目标激励。率先垂范,形象激励。提高素质,知识激励、感情激励3、文化力的放大效应文化对管理的影响——认识到管理的哲学深深根植于文化,在一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管理做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文化。有效的文化管理表现——把文化理论和观点,应用于特定的影响人们工作表现的跨文化环境中。文化的协同增效——为了共同的发展,把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组织起来,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工作文化——把文化的普遍特点应用于特定的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特定工作。对于安彩人认为,争取成功是人的行为动力,个人身份及个人价值,都是以他(她)所取得的成就来衡量的。有个性、与众不同成为越来越多的员工的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化力的放大效应。4.6 缔造安彩未来的企业文化 如何缔造安彩未来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提高安彩员工的学习能力,创造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它将影响安彩今后的方方面面。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它意味着员工工作更加主动,解决问题更加迅速,更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一旦员工增强满足顾客需求的责任感,那么顾客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样,一旦员工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并彼此鼓励创造力及实验能力,那么,产品种类将得到改进且更为丰富。 当人们设定并努力去实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时,他们的个人绩效将会得到改善。当员工在相关能力方面完善自己,诸如质量关注意识、绩效管理、以服务为向导、主动性、生产效率等,他们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将会得到提高。因为人们运用他们的才智和能力更好更有效率去完成工作,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因此得到提高。 管理者们将能更好地指导下属,使他们更具有责任感。他们将下属视为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竭尽所能,改善自我。这样,员工的满意度将会得到提高,组织更容易吸引到优秀人才,跳槽率将会减少,组织将会发生转变。因此,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员工培养体系是重要的。为了更有效地运作,该体系所包含的要素应远远不止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估和工作目标的订立。 安彩是如何通过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支持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呢? 1、要讲真话。讲真话在绩效提高中意味着把信息真实地反馈给管理管理者、员工和合作伙伴。 2、忠诚服务。绩效提高过程的每一方面都应该为组织中的每一位风险承担者服务——员工、管理者、组织的所有者以及客户。责任感。这一原则中的关键概念——我们每个人都各自创造自己的经验——是支持绩效提高的基本原则。 3、快乐工作。快乐是使人们从他们的工作中获得满足的原则。同情心:培育一致的想法和感情。同情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同他人产生共鸣。
结束语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方法,但实际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比如说企业有倡导诚信,可在管理规定和经营实践中处处以“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为行为准则,这样引导出的文化氛围势必好似适得其反的。其实,企业文化是不需要特别去建设的,他与企业的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管理行为等同生同息,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行为在企业人群中的反馈和折射。哪些为了文化而文化的所谓宣传册、口号,其实不要也罢。否则的话,压了又做不到,只会动摇军心,在员工中闹闹笑话!
参考文献
(美)科特(美)赫斯克特 著,李晓涛 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0
徐震宇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
王超逸,马树林《最卓越的企业文化故事》【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
刑以群 张大亮 《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刘刚等 《蒙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M】
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9
李亚《民营企业文化》[M]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3
刘光明 企业尾巴花案例(第三版)【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6
刘光明 企业文化塑造——理论 实务 案例【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4
刘海军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 【J】
北方论丛 2007-5
李治 公司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对策【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9
陈非 民营企业文化的修炼与传承【J】 潮商 2007-4
洪长青,曾凡辉 浅议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发展【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9
郭朝军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
魅力中国2007-8
耿荃盛 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研究【J】
民营科技2007-6
孔令敏 中小民企业如何加强自身文化建设【J】
财经界 2007-9
丁伟民 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73
范中伟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