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 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叫车与路边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一)产品创新,技术革命,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滴滴打车”与其竞争对手“快的打车”不断强大自己,自主创新逐步成为了滴滴打车的主旋律。技术创新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上:首先,借助手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只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技术手段,对自身的APP软件进行更新和完善,每周对推出新版本的客户端软件,完善软件功能,减少软件在使用中的故障,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推出司机客户端和乘客客户端两种软件,利用互联网+的风口,推送自身软件的保有量。
滴滴打车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模仿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在看到原有国内市场和新兴国外市场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原有技术进行了改造与升级,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主创新的成果。
以创新成为行业风向标,以独特引领潮流。“滴滴打车”以出租车行业为入口,通过大量的补贴,迅速在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中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就像马云创立了淘宝这样一个电商平台一样,
成为了维系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中间的重要纽带,甚至一度出现出租车司机“互相刷单”赚取补贴,后来发展到只抢“滴滴打车”推送的叫车信息便可以成功将日收入翻倍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媒体上不断呼吁的“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打不到出租车”的事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还借助互联网支付的东风,分别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进行合作,解决的线上支付的平台,通过与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让互联网+的支付模式,迅速传播并普及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双方的补贴大战中,还不断通过异业联盟,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微博朋友圈的分享,扩大了各自企业的影响力,在当今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利用了最流行的微信和微博对企业和行业进行了无数次的宣传。这些不同于传统企业行业的创新元素,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产品感受,捉住消费者的关注点,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以小见大,捉住消费者的心理。
产品的创新是“滴滴”公司生存发展的强大依托,产品的创新是以技术的创新为基础。在不断的被质疑中,滴滴的革命方式也是不断前进的,在完成了与“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并合并后,“滴滴打车”顺势推出了“快车”、“顺风车”和“专车”等产品,其在产品创新上的力度值得骄傲。在引领科技潮流的同时,创新也成为了“滴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为滴滴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二)模仿创新“优步(Uber)”,借势销售
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朋友经常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就是国外的Uber,就是仅仅在国内个别一线城市上线的“优步”,并对“滴滴”和“快的”不屑一顾,不可回避的是,国内互联网打车软件的兴起, “滴滴”和“快的”总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但是二者在创业初期借鉴美国Uber公司的模式,成功借助类似的行销模式,抓住中国城市百姓出行矛盾中的需求点,这种“模仿”本身也就是一种新形式的营销。“滴滴”和“快的”的借势主要体现出几个特点:其一,与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借助微博和微信的强大影响力,有效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其二,高额补贴,聚集用户群,以直接的补贴的方式获得最大的市场,其三,话题营销,占领舆论高地。通过时间节点,例如,“双11”推出打车全免费,制造了当天打车软件的狂欢日。也由此产生了更多的话题,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宣传,是一种放大的营销。
(三)价格、产品为杠杆,市场创新,打进更大市场
在传统概念中,高科技代表高价格。然而这样的想法,却被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所颠覆,作为高科技产品能代表的通讯设备,在近年来的经济市场中,价格呈现出更加亲民的姿态。滴滴公司,随便不能改变每个城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格和运营价格,却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补贴,使得更多的百姓能够愿意使用这个叫车软件平台,通过补贴,获得更多的用户群, 让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滴滴打车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通过打车后赠送的积分和下次抵用券,牢牢地抓住了用户。在O2O模式下,率先在市场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过去老百姓出行站在路边招手打车的模式。通过补贴获取市场,增加顾客使用粘度。“滴滴出行”在内部管理上采取大区制度,在中国大陆地区分成若干个大区,分片儿管理。据滴滴内部相关人士透露,滴滴出行将在2016年进军中国台湾地区市场,通过中国内地成功的市场运营模式,打进更大的市场。
滴滴的成功,在产品创新,技术革命的同时,渠道创新同样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滴滴公司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典型代表,通过学习、创新、发展、在创新的模式,让百姓从招手打车、下车付钱的模式,转变到了,用手机叫车,线上支付的模式,周到便捷,成为客户粘性的最好手段,这点也让滴滴打车深入人心,增强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现有管理体制的突破和创新
前段时间,滴滴车主与出租车大战一触即发,大连、北京等城市,爆发出租车司机罢工,与网约车对峙的事件,将出租车与网约车的矛盾推到了顶点。但在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已同北上广深等十余个城市的近50家出租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在智能派单、流量融合等方面展开探索,升级出租车行业运营管理模式。
滴滴出租车事业部公共事务负责人介绍,目前滴滴正在和合作出租车企业积极探索,在原有“抢单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智能派单”,系统会综合考虑距离、拥堵情况、运力供需、司机服务评价等因素,自动将乘客订单定向匹配给一位最合适的出租车司机。“智能派单”模式可以令乘客提升出行效率,更让出租车司机改变原有拼手气、靠运气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服务质量好坏与收入多少挂钩。
在流量融合方面,目前滴滴平台已经可以实现出租车网约车订单和后台系统的打通,可以让出租车司机在承接出租车单基础上,承接网约车订单。测试数据显示,相较“抢单模式”,“智能派单”模式下,参与测试的出租车司机时薪最高提升了50%,空驶率最多降低了36%。
2016年7月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个方案同时发布。而滴滴出行也宣布将投入1亿元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用于对出租车服务转型升级进行资金补贴。滴滴和出租车企业携手合作有利于提高出租车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新模式。
五、以滴滴公司为启示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增强管理创新意识,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
滴滴公司对创新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将创新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滴滴公司充分认清了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能够成为创新的代表。
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观念上发生改变,将管理创新作为管理的要义。这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企业要充分注重信息的作用,接受全新的信息传达,通过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找到企业自身的定位,找到适合发展的途径,信息的全面搜集与整理是企业创新的开始。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的竞争,捉住了知识的要点,也就掌握了创新的突破点,知识是可以分享的,对知识的运用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知识对于经济同样有着创造性的作用,而如何将其开发,需要创新的思维,如何将其利用产生效益,那是创新的管理。
(二)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提升管理创新主体
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探讨——以“滴滴出行”为例-免费^论文(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