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亚洲货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亚洲货币合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迈向更高层次的合作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亚洲货币合作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因素,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政治互信基础薄弱,社会文化认同感差,缺少核心国家,导致货币一体化的基础薄弱。
(一)国家发展水平差距大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发展水平越一致,越容易推进区域货币合作。欧元区的建立就是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在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经济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仅以东亚各国和地区为例,就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处于第一层次,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万美元;中国大陆、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处于第二层次,均为工业化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1万美元左右;越南、菲律宾等处于第三层次,人均国民收入为数千美元,这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而柬埔寨、老挝等则处于第四层次,人均国民收入不足1000美元,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可以说,处于第一层次的日韩等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处于第四层次的柬埔寨、老挝等国的50倍以上。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难以想像这些亚洲国家可以形成牢固的货币合作联盟,距离统一货币的目标还有着十分遥远的道路。
(二)政治互信基础薄弱
欧元区的形成建立在政治互信基础,它体现了欧洲试图与美国平分秋色、占据世界领导地位的雄心。欧元的诞生,是欧洲避免衰落的危机感的体现,对美元产生了强大的挑战,也大大提高了欧盟在全球的政治地位。所以说,政治互信是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与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相比,亚洲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基础还比较薄弱。多个国家还存在着领土争端,政治军事经济纠纷不断。在东亚,由于日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问题一直不肯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使得日本和邻国关系十分紧张,朝鲜半岛核危机一直引而不发,但仍是矛盾的焦点所在。在西亚,巴以冲突导致中东一直是个火药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两伊战争和两次海湾战争,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还十分尖锐。在南亚,印巴冲突时有发生,地区局势一直并不稳定。可以说,由于亚洲各国之间缺乏认同和兼容,政治合作上不稳定制约了亚洲货币合作。
(三)社会文化差异较大
欧元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德国和法国能够摒弃前嫌,达成社会文化的认同,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在、政治互信基础薄弱的同时,亚洲各国社会文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制约了亚洲货币合作。亚洲具有古老的历史,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在亚洲,分别是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悠久的历史使得亚洲各国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难以让度部分货币发行主权,各国都不愿意过多地投入到区域货币合作中来,更愿意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经济圈。同时,亚洲又是世界大三宗教的发源地,西亚是伊斯兰教主导,南亚是印度教主导,东南亚是佛教主导,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宗教与民俗的多样性也导致亚洲各国民族心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四)缺少核心国家
日本曾经是亚洲经济最强的国家,在亚洲经济发展中起着领头雁的作用,但是日本由于二战原因并且不负责任的历史观,导致和周边国家存在很大的政治隔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并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体现出了负责任大国地风范,具有充分亚洲核心货币的潜力。但是,多个国家在外汇市场上采取了与美国紧盯的策略,美元对于亚洲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从而享受货币发行权的收益,对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一直持敌意,因而也对亚洲货币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起着阻碍作用。
五、 推进亚洲货币合作中的政策建议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