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乏危机意识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向员工展示企业的美好前景,体现企业的前途与员工个人愿望的实现息息相关。美好前景确实可以给人以鼓舞,但是只有吸引力没有压力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危机意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更谈不上美好的前景。因此,像这样的许多企业的企业理念大都突出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而以反危机为核心的企业观念尚未形成。
事实证明,越是企业发展鼎盛时期,就越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的发展周期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总处于阳光灿烂的春天,强烈的危意识才是帮助企业渡过漫漫东日的“棉衣”,而华而不实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使企业在虚名和吹捧中走向灭亡。危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企业只有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构建团队危机意识、避免危机预见未来风险的意识、驾驭危机意识及时解决危机的意识,才能在危机突然袭击时不会过茫然。
(四)企业文化模仿严重,缺乏个性
企业文化建设中由于模仿、照搬所造成的缺乏个性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这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并不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行为本身既是一种缺乏个性的表现,也是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的原因。喜欢跟风、随大流,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一些企业的领导者也是如此,一种极为典型的想法就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这么难以规范,我一定不能与别人拉开太大的差距;无论是好是坏,竞争对手做,我就必须做。他做不好,我也做失败了,大家还是在一个水平;万一他做好了,我没做,我就再也追不上了。”于是,看到别的企业在搞企业文化建设,就生怕自己落后,根本不去考虑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也就争先恐后的跟着搞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做,就照着别人,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于是,你印企业文化手册我也印企业文化手册,你喊以人为本,我也喊以人为本。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就不足为怪了。殊不知,如果不明白企业文化的意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急着去做,去照搬、照抄是永远也做不好的——毕竟,没有两个企业的管理会是相同的。
(五)形式主义,缺乏内涵
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隘,在企业文化构建上往往流于形式。把企业文化要么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一时间搞了很多重娱乐活动文艺演出,就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很幼稚的想法;形式主义简单化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三种:口号式文化、刊物式文化、娱乐式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企业创造者和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
企业家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和变革。正如美国记者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企业家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时,张瑞敏的回答是:企业家“第一应是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应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第三应是企业价值观的实践者。企业家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着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重要角色。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融合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