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上采用电子交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易,以物流的方式传递商品交易活动。其与传统实体产业交易最大的区别是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因此,信任成为电子商务需要突破的屏障。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许多人基于信任危机,宁愿采用传统交易方式去实体店面消费,极大打击了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商品在电商平台营销时,常出现宣传品与实物不符的情况,导致企业失信于人,使消费者内心滋生信任危机,给企业经营互动造成沉重打击。其次,虚拟交易平台的出现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其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互联网技术骗取消费者钱财,导致电商平台混乱,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传统实体产业有售后服务项目,电商平台的产品到达消费者期间,有物流过程,产品出现损坏时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三、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对中小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类政策,探索创新资金扶持方式,争取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投入力度。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由政府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维护成本,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集团进行典型带动和引领。例如对创业青年、待业大学生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电脑、网络等硬件配套设施,免费给予电商网店的开店辅导和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培训等等;同时,还可以从构建良好的农村电商生态圈入手,加强对本地物流企业的规范和引导,组建或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降低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减轻电商企业的负担;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多渠道举办电商职业培训和人才务实培训;邀请淘宝大学及省内外淘宝村负责人来与市有电商基础的乡、村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组织各县市区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高层次的电商研修班;充分利用党校、人社、共青团、农业、商务等部门在培训方面的部门优势和培训资源,对基层政府领导、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民、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专业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重视电商人才培育与引进,挖掘各方资源,全力打造行业的“领军队伍”,专业的“招商队伍”,经营的“创业队伍”,监管的“执法队伍”,实施农村电商人才万人培训计划,千方百计引进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多渠道举办农村电商职业培训和人才务实培训。加强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引进,依靠其经验和技能,建立、维护、管理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网站,引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整合各行业、各部门培训资源,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负责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特色种养殖大户等群体为重点培训对象,传授网店创业技巧和营销技能,“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加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培训一批农业企业电商高级管理人员,培养一批农村电商经营人员,培育一批电商创业者,为电商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对于整个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物流配送网点,在网络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优化设计好运输路线,达到配送距离的最短配置;初期在农产品的选择方面也应尽量避开不宜运输和保鲜期短的农产品,以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同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适时借鉴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环境和产品特点,探索和寻求到一条适合本地物流网络建设的发展道路。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损耗大、物流覆盖网络不健全、成本高企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生鲜农产品对外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的海鲜产品的运输又正是一个运输成本高、保存时间短的瓶颈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方面鼓励与支持相关物流企业加大冷库、冷链运输车等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的力度。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政策,并发挥市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给予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定扶持。
(四)提高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
第一,充分认识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农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要在农村地区取得突破发展,必须要打破思想上的固有观念,简而言之,其发展最容易受阻的地方恰恰不是最容易想到的技术和资金,而是根源于治理理念的转变、根源于思想观念的更新。我国目前在部分层面上缺乏相关的认知,很大程度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民的增收。因此,只有尽快转变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治理者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破题式发展。第二,大力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养。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一直以来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他们对文化的渴求度很低,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而对目前许多新出现的电子商务知识、信息技术的知晓率和普及度就更为缺乏,尤其是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普遍存在。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是农民个人的问题,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在现有国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形势下,发挥和利用信息网络打破时空界限的优势,通过农村地区各种网络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渠道或手段,大力实施远程教育相关工作,使农民的创新思维和信息意识不断强化,促使农民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三,积极引导农业从业者成为电子商务信息的使用者。要使市场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信息相互对称,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充分打破时空界限、缩短相应的流通环节、连接起供需双方等方面的特点,培训和引导农业从业者掌握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技能,尽快将其变成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帮助农民克服原有的沟通信息少的缺点,直接使其与互联网上更为广阔的市场挂钩。
四、总结
农村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平台移植各种服务于农村地区的相关资源,扩大和开拓农村服务领域,信息服务业务,进而演变成为遍布乡、镇、村三级的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在农村各个领域为三农服务,把三农服务从象征性口号变成真正的落地,使农民依靠此平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与密集的农村连锁网点相配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措施,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管理、系统的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的方式,建立起紧凑有序的商业联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业务领域,使农民成为了这个平台的最大受益者,使商家和企业以新的途径和新的形式获得新的利润增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张武梅,文霞.浅析我国微商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
[2]李莉佳,曾敏.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6)
[3] 黄宁.小微企业主生存状况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6)
[4] 王卫民,王仁干.经济新常态下基于政企互动的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5] 郑智新.当前形势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