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834万,创下历史最高。如此多的毕业生面对就业,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关键词]替代效应 机会成本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渐增多,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为何如此艰难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需求与供给方面
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也就是供给的增加,公司提供的岗位有限,需求逐渐减少,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勇气。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2.替代效应
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看中的是应聘人的工作经验。他们也许会认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少,企业对他的培训成本就高。因此,他们宁愿雇佣一些有经验的下岗人员,来减少培训成本。受用人指标限制,对大学生聘用成本高,因而,他们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量小于最佳需求量。
3.机会成本
随着民办高校和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批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知识
分子,比如律师,教师等业余兼职,退而不休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样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可选择的岗位越来越少,面临的选择也十分有限。
4.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定义是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对
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简单来说,员工为公司所付出的成本小于公司所付出的成本。
刚刚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大部分缺少工作经验,而且专业技能比较差,企
业如果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会花费很多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经过培训后的大学生也不一定长期在本企业工作。当该大学生去其他企业工作时,这家企业就不花费任何成本获得了有经验的员工,而且这家企业并没有花费任何培训费。这就出现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所以,一般的小型企业不会雇佣大量的大学生,也不会对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5.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对称
由于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有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
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以下四个方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