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刚来园,就和小静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上课、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在一次午睡中,老师发现小静在帮助小丽脱衣服,并且叠整齐的放在了指定位置。第二天午睡时,老师把小静叫到了一旁,问小静为什么要帮小丽脱衣服,小静说小丽不会,她不知道怎么做?当老师再问小丽时,小丽告诉老师,在家里都是妈妈帮她脱衣服、哄她睡觉的,现在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便不知道怎么做?而小静小朋友在家中,妈妈会指导她怎么穿脱衣服、吃饭、洗手等,父母也没有阻止她自己动手,让她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她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使她更好的融入到了集体生活中。
三、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家人的溺爱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年龄小,照顾不了自己,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同时,父母也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劳动,只重视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轻视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孩子没有独立性,养成依赖心理,也导致发展迟缓。
(二)教育方法不正确,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
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无视、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打骂孩子,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例:当幼儿自己洗脸时,刚打开水龙头时,家长看见后便忙过去帮忙,怕幼儿弄湿衣服,会着凉等借口,帮助幼儿洗脸,使幼儿失去兴趣,不愿再做,在父母的帮助和制止下,使幼儿一次次失去练习机会,也阻碍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家长错误的理念
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把幼儿放入幼儿园就可以了,老师会教他们自理能力和知识,也本着眼不见心不疼的思想。可是,当幼儿回到家时,想要整理、打扫时,家长会觉得幼儿做不好,幼儿会受伤等理由不让幼儿动手,幼儿的兴趣也就没有了,觉得不让我动手,那我就看着,随着长时间的不动手,自理能力便越来越差,只会依赖他人。
(四)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如今的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名誉,只是一味的注重幼儿的听、说、跳、唱等一些教育,从而忽略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现在动手能力发育的不完善,以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做不好等。可是教师为了幼儿的身体安全和不被家长抱怨而采取了帮助幼儿,没有提供给幼儿良好的环境和动手能力的机会,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一)家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幼儿的避风港,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最初的认知能力、行为习惯、性格品质等都是在家庭中培养的。可是,现在大部分幼儿依赖性极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家长没有很好地帮助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现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幼儿在1岁半,2岁时,就会出现一种想要摆脱成人,自己做主的倾向,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什么都想摸摸试试。如不会吃饭却想要自己动手吃饭,结果饭粒撒了一地;不会洗手却想要自己洗手,结果弄湿了衣服。家长不能因此剥夺了幼儿尝试的举动,应该认识到这些行为都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表现,家长应该重视起来,从小培养孩子自立意识与自理能力,就算做不好也要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动手,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要不怕苦不怕累。
2、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要使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总是愿意帮助父母,因此家长要注意引导。从收拾自己的玩具、打扫自己小房间的卫生等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增强生活自理意识,并养成自理的习惯,要通过规律的按时吃饭,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了。
3、提供条件创造良好氛围,同时家长以身作则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他认为,适当幼儿心理特点的良好家庭氛围,不仅能向孩子进行积极的情绪教育,也是孩子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目标太低,孩子太容易完成,达不到锻炼孩子的目的;目标太高,孩子做起来困难太大,又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因此,让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跳一跳够得到的高度才适合孩子。同时,家长要制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绝不能包办代替。爱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看到一些事情总想去模仿,自己去做。这时,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让幼儿慢慢去学会,家长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给幼儿,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二)幼儿园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也最能体现出幼儿自理能力的场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不歧视个别幼儿,并且好好帮助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
入厕、盥洗、穿脱衣服这些都体现着幼儿自理能力的水平,我们要通过这些抓住机会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通过指导、监督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并通过反复训练幼儿让幼儿习惯,并学着去做。
2、区域活动中联系生活自理的技巧
在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要结合教育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利用并做好。
3、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激发起幼儿兴趣,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串珠比赛”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穿脱衣的技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绪,能主动参与练习。同时,教师也要正面鼓励引导,,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
五、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有时幼儿在幼儿园中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和习惯,并且做的很好。但是回到家后,幼儿自己做事时,会被家长取而代之。所以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家长的配合。同时教师也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错误的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中也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只有这样,幼儿的自理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六、总结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可操之过急,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渐地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做自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做不好而阻止,我们应该有耐心地对待幼儿,让幼儿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试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