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制约分配公平性的缺陷,初次分配的相关制度起决定性作用,而再分配制度缺陷则加剧了不公平分配的状况。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很多制度不完善,监督调控收入分配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镇居民工资高,与农村居民相比,享受着更多的医疗、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享受着更多的公共设施。城镇居民收入本来就相对偏高,加之一部分遗产、继承等非工资收入,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育机会不等、社会保障不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现实社会中,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人。长期以来,城乡获得的教育机会不等,目前我国在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明显不足,而农民本身收入水平又不高,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不可能多,教育投资的不足又促进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 社会保障做的好做的全面,会产生诸多积极影响,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运作,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受益群体主要是城镇正规单位职工,而非正规部门、非主流群体以及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或只能享受部分社会保障。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健全分配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1.初次分配中要公平公正,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农村 劳动者个人获得收入,都存在一个公平公正问题。由于城乡对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占有具有很大的差异,造成了农业与非农业、农 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这就导致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一定要保证收入分配秩序公平合理,尽最大限度的实行平等竞争、限制垄断等公平公正政策,对现有垄断行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管监督。
让农民多拿钱,少缴税,多补贴。想尽办法减轻农民的负担,最大限度的取消农民的各种税务,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务农成本,同时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在农村继续实行各种惠农政策,并且一定要实施到位,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农民收入。让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公共产品的优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再次分配中要建立强有力的调节机制 千方百计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太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切实解决困难地区、困难人口生活保障的重要手段。当前,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健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逐步解决农村困难居民有病看不起的问题。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重建农村基层的医疗体系,增加农村医疗救助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及时医疗。加强对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农民享受更好更全面的社会保障。 健全税收制度。税收工具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个人所得税中,大多数来源于工薪阶层,而占有社会大多数财富的人们往往逃税漏税严重,影响了政府利用税收的调控能力。在农村地区,应加快农村税费改革,适当降低农民自办企业的税收,给小企业以适当的政策优惠,减清农民纳税负担;在城镇地区,计算纳税人的所得时,应考虑 更多的方面,合理制定不动资产、金融资产以及遗产的税率,合理选择和确定纳税单位,将一些奢侈性商品和服务纳入税目中来,改进税收征管方法和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偷、漏、逃、抗税的行为,从各方面堵塞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漏洞,维护税法尊严,保护国家税收利益不受损失,正确发挥税收的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我国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方针(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