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但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日益增长的今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扩大。这种不和谐的因素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政府应该制定更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维护这回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个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城乡差异,总体来看,农民的个人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基尼系数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标准,我国学术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也采用这种标准。基尼系数是介于O-1之间的一个数值,最小值O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值l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按国际标准,低于 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将会引起社会动荡。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即基尼系数超过0.4时,表示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目前相关数据已表明中国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已经进入了收入差距偏大区域,值得庆幸的是还在我国可承受范围之内。若这种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基尼系数将接近危险值0.5,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城乡收入比增大。城乡收入比是指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是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所得: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43,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则高达3.333。如果再加上实际生活中城市居民享受的难以统计的各种福利,实际差距要比目前的数据更高,甚至达到6:1[1]。 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2010年02月24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999年到2003年,城乡收入绝对差值由3644元扩大到5850元,而从2008年到2009年的这一绝对差值更是由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报告认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相比,平均相差在20年以上,繁华大都市与西部农村的差距,更是在50年以上。 城乡收入增长速度差距大。1998年之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一直快于农村居民。实际上速度差距远比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更令人担忧,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城乡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悬殊。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深受历史影响
历史上早就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几千年形成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带来了低劳动生产率和低商品率,导致我国农民收入一直低于城市居民。 历史造就了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这样的突出特征,国家对城镇的发展支持力度远大于农村,城乡经济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农村,基本上是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很低,而且农村人口甚多,人口增长较快,人均耕地少,意味着靠务农收入就少。相比较而言,在城镇,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作为劳动工具,劳动生产率较高,获得的利润也丰厚,吸引着大批优秀人才的涌入,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革新,城镇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发展节节高升,与农村相比,在资金、劳力和技术上占有很大优势,造成了城乡在工业上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致使城乡收入差距加大。
(二)分配制度不合理
我国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方针(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