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切重大改娈都得益于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且规定为一项国家的基本国策。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对外开放也一样。一方面,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又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本文就从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关键词: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
一、对外开放概念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二、我国为什么对外开放
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封闭是可能的,但代价是不可估量的。开放有可能带来该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繁荣,但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也有可能被长期固定在不发达国家的地位上。因此惟有开放,才有可能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
三、对外开放历程
从对外开放的总体步骤和格局来看,自1979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从沿海到内地、从东向西、由局部到全面,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四、对外开放为我国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
当代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主要特征,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给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发展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经济正在从以国家为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的和平竞争、企业竞争取代了武力冲突、国家对抗,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更多地采取谈判、磋商和协调的方式解决,这使得世界经济形成了一种开放的体系,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利益格局,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五、有助于我国更加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经济
有利于更加充分的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 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将大大的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对我国外贸发展来说是最佳的选择。使得我国能够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 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 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同时,我国也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的改革进程。
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开放的促进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如果不是由于我们在一开始就采取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措施,对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不可能有那么大和那么快的进展。开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解放人们的思想,统一大家在许多问题上的认识分歧;开放可以使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市场经济的运作机理;开放可以使改革不会停留在坐而论道,必须马上付诸实践。
七、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对外开放给我国国内相关产业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海外资本的涌入对国内原有产业造成了剧烈冲击。由于始终存在着数额巨大的走私,中国统计的进口贸易规模实际上是低估的。最先感受到进口产品威胁的是机器设备和家用电器制造业;接下来这种打击扩散到几乎所有消费品制造行业。近些年来,能源、原材料产品,例如石油和石油制品、化工原料、农药和化肥、钢铁及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太平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国有企业不景气,乡镇企业增幅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以及三资企业的竞争有关。近年来,国内出现农产品价格低落、农民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也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有一定关系。目前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正在展开,国内相关产业已经开始感到了国外同行的挑战。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国家的经济主权就会受到威胁。跨国公司对我国政策和措施有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它们经常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搞投机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受到国际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其作用的发挥要困难得多。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就会殃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使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尽管对中国的基尼系数到底有多高,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还有不同的争论,但对贫富分化已经比较严重的判断,社会各界都给予了一致认同。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基尼系数留下了一条明显升高的轨迹,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变为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一过程发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并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可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中国在这20余年间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的事实证明,分配制度的改革对激发人们的劳动和创造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活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伴随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愈加悬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在凸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贫困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大量低收入者不仅相对收入地位下降,部分人甚至出现了绝对收入下降的情况。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安全感因此而下降,分配制度和社会分层结构的合理性受到怀疑,部分社会成员对主流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疏离和不满情绪加重。所有这些都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信心,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八、结论
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 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地提高对 外开放水平,共创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