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企业文化2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2
1.企业文化概念2
2、企业文化结构2
3、企业文化的内涵2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4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4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加强企业道德建设4
(二)、培养企业的创新型文化,推动企业不断的创新6
(三)、加强企业文化中的行为准则和企业制度建设7
(四)继承·借鉴·创新:企业文化的本土化8
内 容 摘 要
企业文化既然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那么就应从社会文化范畴去考察企业文化,去分析企业文化,去理解企业文化。知道如何去培养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建立市场领先地位、获得巨大市场份额和利润上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持久的优势,它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做好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建设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一、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當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层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度白觉地执行这些制度;深层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共同信念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的形象的说法企业文化就是指的,我们办事的方式、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我们相信的东西、我们工作的态度。
2、企业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联系起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从广义的角度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结构包含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企业行文文化
3、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一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時,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我们治理社会,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人们要遵字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有失效的耐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東人们?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是一样,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企但制度再完善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后靠什么约東员工?靠文化文约束,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即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東,因而都是对外在约束的一种补充。只不过社公道徳是对社会起作用,而企业文化是对企业起作用,它们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从形式上看,企业文化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正因如此,企业文化是放为重要的。例如,财务制度失效了,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不是我的钱就不拿”的价值理念,那么即使企业制度对他没有了约束,他也不会拿不属于自己的钱。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不拿白不拿”的价值理念,那么财务制度一旦失效,他就会犯错误。
第二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对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地讲,就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说,企业所有的相关活动,都会反映到人的价值埋念上,从而形成了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从内容上讲,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活动有关的价值理念,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价值理念,它是反映了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全部活动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例如,一个企业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要拉开员⊥的收入差距,那么这个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就应该有等级差别的理念;又如,一个企业要在经营战略上扩大自己的经营 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在企业文化上有诚信的理念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第三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另一类是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既属于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又属于必须付诵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真正约束员的行为,是真正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起作用的价值理念。因此,我们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时候,就应该明白,它其实已经对企业发生作用了。企业文化若没有被付诸实践就失夫了它应有的作用,就是一纸空文
第四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文化可以说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因而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也就企业文化概是说,对于价值理念来说,从其拥有的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人的价值理念、民族筝的价值理念、国家的价值理念、法人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的价值理念,而企业文化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
第五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例如,企业文化中关于责、权、利对称的管理理念,规范着员工的责权利关系;企业中的共享、共担理念,规范着企业与员工住风殓承担及利益享受上的相互关系。总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其核心要素是企业共同的价值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
根据“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精神文化层,企业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
2.制度文化层,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
3.行为文化层,行为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结果,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包括企业经营的行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员工规范履行职责的行为等。
4.物质文化层,企业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厂容、企业标只、厂歌、文化传播网络企业的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必须建设制度层约束、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而企业的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休。三者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7月份的长生生物的疫苗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全国人民的恐惧与愤怒,猜想自己曾经打的疫苗是不是也是长生生物公司生产的,引起全国人民的
长春长生创立于1992年8月18日,是一家从事人用疫苗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2月,长生生物通过资产重组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长春长生是国内狂犬病疫苗第二大企业,长春长生是中国首批自主研发销售流感疫苗及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疫苗企业,是国内少数可同时生产病毒及细菌疫苗的企业之一,是中国最早获得许可采用细胞工厂技术生产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疫苗企业,疫苗产品品质居行业前列。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通报称,根据线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飞行检查,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消息一出,公司股价进入连续的跌停,公司相关高管被捕,接受调查。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人民就会践踏法律,倘若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人们就敢冒生命危险,甚至上绞刑架。长生生物的一味追求利润,是企业价值观的严重错误,道德规范的严重缺失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是预防再次出现与长生生物一样的企业利润与社会个人健康矛盾的重要途径
培养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要从企业高管做起此次的长生生物的深挖,更是把长生生物董事长高俊芳身世背景扒出来了,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许多不为人知的黑幕,事后相关的企业董事、高管也受到了相关的处分。从高管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企业管理者培训,定期举办相关的价值观培训,让企业管理层的员工参与培训,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是企业管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举办相关的考试,检测学习的成果
2.增强正确价值观在企业内部的宣传,长生生物事件除了高管的管理问题,也有员工的相关问题,对生产环节的简化、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其中都是有企业员工参与到其中,所以对于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在企业主要的办公场所或者厂区,通过横幅、海报等形式,弘扬宣传正确的价值观。
3.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对用正确价值观指导工作的员工给与相应的奖励,发现企业内部有人出现价值观的偏失,及时的给与惩罚和纠正
4.组织相关的公益活动,让企业共同参与到其中,例如:相关的义捐、帮助社会困难群众,通过服务社会,使得企业员工,感受到服务社会带来的自豪感,归属感。
5.企业要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价值,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之外,通过有意识地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如对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救助、帮助恢复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能够为自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而不是只从社会中摄取企业利润。希望企业首先做好相关的表率作用,
长生生物的造假,围就是道德的缺失,企业没有诚信经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简化,压缩生产周期,使得产品质量不达标,欺骗消费者,企业的相关检测监督部门也没有很好履行职责,企业将企业利润看得高于他人的健康,对金钱太过的推崇,唯利是图,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长期生存的基础,诚实缺失、践踏法律的企业定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和社会的抛弃。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弘扬诚实守信文化。
寻找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点,拒接推利益金钱的过度推崇,
(二)、培养企业的创新型文化,推动企业不断的创新
美国当地时间 2018年4 月 16 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对中兴通讯的制裁:将禁止美国公司 7 年内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包括软件、技术、芯片等零部件销售均在限制范围之内,直至 2025 年 3 月 13 日。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一纸禁令,基本断送了中兴通讯的所有未来,起码让当前的中兴通讯基本处于了休克状态。
中兴通讯事件告诉我们,核心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必须加快国产化步伐,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才是第一发展力,离开了创新,核心技术一直掌握 在其他人的手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一般产品的大部分利润都是又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方所有,所以企业要想不断的提高利润,离不开创新
企业的创新离不开企业的创新文化,只有在良好的创新型文化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才能推动企业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涉及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每一种创新都需要创新型文化来配合,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不断的学习
1.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从培养企业良好的学习气氛开始,可以通过在设立建设相关的阅览室,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给予员工汲取最新信息的机会,学习不只是体现在书本信息的学习,更多的在于工作中的学习,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学习,选派优秀的员工外出参加培训,去其他的企业考察学习,学习他人的经验。
2.鼓励创新,助推创新型企业文化发展,中兴通讯,在创新费用的投入一直被外界诟病,创新离不开对创新的鼓励,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就是推动,中国的上市公司很多都在研发经费上投入的相对较少,研发一直以来就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对相关创新人才提供相应的奖励,鼓励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气氛。
3.定期企业内部举办相应的创新交流会,和创新竞赛,让员工参与到其中,对于中兴通讯需要在技术上创新突破的企业,对于技术的创新,要细化到具体的各个环节,推动每个环节的创新,才能推动整个技术的创新。
(三)、加强企业文化中的行为准则和企业制度建设
5月6日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发110天之后,8月24日,温州女孩再次遇害。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接报后,乐清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案事件处置预案,全警种作战,并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下,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男、27岁、四川人)。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受害人尸体已找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滴滴事件,整过过程体现的是企业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滴滴司机此前接受到过投诉,依旧可以接单,家人在像滴滴客服反映自己女儿可能被害时,平台未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可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公司制度
1.加强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对于司机赵某,案发之前就受到过此司机的相关投诉,平台依旧给司机判单,所以建议完善审核制度,司机的个人情况做仔细的了解,建立司机个人档案。完善投诉的相关机制,对出现投诉的司机,给与相应的惩罚,严格的省察,严肃处理。
2.完善客服部处理紧急事件的相关制度,滴滴客服在接到被害人家属电话,要求提供司机信息,联系司机等遭到了企业的拒绝,导致错过最佳的拯救事件,滴滴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平台每天接到相应的事件太多了,完善应急制度建设,对相关的求救给与及时的处理,最大限度的配合相关人员。
(四)继承·借鉴·创新:企业文化的本土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企业文化的支流也随之融汇。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再到全球化,世界经济环境中,一方面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注入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巨大力量也仍然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因此,依附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必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面貌。
当大多数国内企业在开放的世界经济舞台上看到一个个企业界的翘楚来自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时,国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理论随之成为国内企业管理的主要学习目标。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经济业绩也证明了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价值。然而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格局下,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的优势使之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交往时,其民族文化也在扩散中被奉为主流。因此,当企业文化参 考 文 献:
范桥平,《贵派企业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陈春花,《企业文化塑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陈广,《华为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2017
贾永轩,《企业家功夫》,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王相平,《现代企业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余明阳、罗文军,《品牌竞争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