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传统文化概述。
三、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四、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内 容 摘 要
新时代,个人修身、独立治家,人们一直在承旧创新。
凝聚人心和内外部力量,为企业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市场发展环境,有效管理企业、引领企业在当下激烈竞争的经济市场上有序、高效发展,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量,其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关键词:传统文化、管理企业
浅析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引 言
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长河,中华形成了其独特的东方传统文化,诸如:《论语》、《弟子规》、《名贤集》、《孙子兵法》、《列子》、《资治通鉴》等,在世界文化长廊里独树一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展现出来的智慧、哲理,治理事、物的方法、经验,对世间事、物的超前认知,历久弥新。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甚至未来,不仅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亲睐,就国内而言,大到在国家精神文明的宏观及微观建设中,对丰富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运用更能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小到牵引着全社会中、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们的三观立念:即理仪廉耻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立念,及人们在治国、治家、为人处事时的言行准则。
不仅如此,传统文化如今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又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管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虽无形,但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充实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下面就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做个简单的浅析。
一.传统文化概述
1、传统文化内容及核心
传统文化内容丰厚,涵盖了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领域,是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其包括有: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书法、国画、对联、灯谜,谢覆、酒令、歇会语、传统节日等。民族戏剧诸如如京剧、越剧、川剧、二人转等;传统节日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民族音乐诸如传统民歌等;曲艺则如相声等。特别古诗词文中,诸如《诗经》、《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战略设计原理和理念,涉及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和层次。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结晶,源自生活又融入人们的生活,其核心又是孔子儒学思想。据学习了解,儒学思想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历经两千多年,即:一是先秦时期的“原始儒学阶段”,这是儒学的初创时期,是在继承上古三代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其思想特别强调“正名”、“修已安人”、“仁政”、“德治”。二是秦汉以来至近代以前“帝制中国时代”的“儒学发展阶段”,以适应专制政治制度需要,儒学蜕变成了统治学说,逐渐强调君权、父权和夫权,缺乏平等和自由理念;此点为后世人评击,与现代社会更是格格不入。三是近代以来,尤其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的“儒学反思阶段”,人们正本清源地深入研究了孔子儒学后,明辨了是非,更关注原始儒学,即主张“真”孔子和传统文化。
在当今时代,孔子儒家的价值观念仍然奠定着中华儿女的生命底色,从幼年启蒙开始,人们教育子嗣,仍是从孔子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言传身教,以孔子“敬德保民”、“孝悌”、“慎独”、“正身修已”、“为政以德”、“为国以礼”,把人培养成为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爱学习、求上进的君子,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代青年文学家吉霞、马天然在《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中这样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把家庭放在首位,而后推及社会的一种家庭本位思想。儒家思想虽然以家庭为重,但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同,儒家强调的不是个人主义,并不是西方思想的注重个人自由和发展,它关注的一种由个人组成的家庭的整体发展,强调的是家庭的责任,从而推及社会的一种责任。是以报效国家与社会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思想,即我们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作了规范,其中主体思想就是和谐统一。
突出的儒家学风经世致用,即使是国外的学者、企业家,也看到了孔子儒学的重要价值、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满满的“正能量”。因而就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相关有名的著述也不乏其数,如:学习型组织之父、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的理念与我们的传统思考方法就非常和谐一致,而该书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之列、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哈佛商业评论》评其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该书中关于领导力开发就引用了孔子《论语·子张》中“学而优则仕”及曾子《大学》中“七步内证”的修养、修炼理论。又如,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则首先将中国的《论语》运用到企业管理,他开设了“《论语》讲习所”,倡导“论语主义”、“道德经济合一说”、“义利两全说”、“论语加算盘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讲道德、信用可以带来物质利益,而在牟利时要讲究道德、信用;他说:“我的经营中虽饱含着辛苦和惨淡,但是由于常遵孔子之教,据《论语》之旨,故使经营获得了成功。”。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都喜欢《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天地人知仁勇”用作自己的座右铭;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说“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我孙正义”,《福布斯》杂志称他为“日本最热门企业家”,而更多的人称他是将《孙子兵法》生动地运用经营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家。“窥一斑见全貌”,由以上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远。以个人的观察,也因有此睿智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比别的民族更和睦、更有情操,家事、国事、天下事处理得也更加有有礼、有情、有法!
2、企业管理
青年文学家吉霞、马天然在《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中这样描述了现代企业管理:现代管理理论源自于西方,各个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它们可以概括一些方面,强调系统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预见”能力,强调不断创新,强调权力集中。在代现企业管理中,要真正实现“无为”而治,一方面管理者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宽带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努力与员工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愿景让员工理解明白;在此基础上,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将企业全体员工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积极为企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个人贡献,从而实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个人理解,此番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描述,背后的部分实质仍是围绕着“人”与“文化”而言,一个企业的管理、发展,需要企业以“人”的和谐统一和“企业文化发展”为条件。放大之,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也总是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故,理性认知和有的放矢地在企业管理中践用传统文化及其哲理智慧,会让宽厚的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当代价值和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人们都说,企业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心。一个企业的员工,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底蕴,笃信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才能有力凝聚在一起,并为实现企业发展壮大无私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则与接受的文化教育和熏陶有关,而在中国的文化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是重要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道就是为人之基本标准、处事之基本规范,一旦具备了这些五常之道,人的思想行为、伦理道德就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引导,身在社会、身在企业中时,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人与合作者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才会淡化功名利禄之争和谐共生,在很多事情上达成共同认知,统一作为,进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而在我国企业实际管理中,依托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很好地予以实践运用了的不在少数。如:海航董事长陈峰先生,他也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弟子,他领导的海航集团崇尚“以德养身、以诚养心、以义制利、固本求新”,追求智、勇、仁、信,崇尚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之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海航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从1993年的1000万元起步到今天的3000多亿元的产值,不得不让人鼓舞。
又比如,胡小林,是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董事长,从接触传统文化开始学习《弟子规》,并在企业中落实推广《弟子规》,按照《弟子规》来管理经营企业。短短两年时间,不但他本人洗心易行,完全变了一个样,而且带动公司所有员工落实《弟子规》,帮助无数个员工家庭重新找回和谐与幸福。同时,胡小林开始在公司中推广《弟子规》,本不图什么回报,没想到结果却殊胜无比。公司落实《弟子规》后,第一年即2007年,就同比增加利润600万元。用他的话说,这一年当中,印制经书法宝光盘,布施了380万元,还有220万元没有花掉。汇通汇利公司主营锅炉供暖的,即是跟房地产行业紧密相联的。2008是学习落实《弟子规》第二年,北京奥运,许多工程停工,年底加上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下跌,可是汇通汇利公司业绩还是与2007年持平。近年来,他们销量年年递增。
再比如,红豆集团是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多年来,其以优异的销售业绩稳居中国服装业百强亚军。近年来,红豆集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大胆创新实践,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与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以红豆商标为载体的“情文化”、建立“诚信、感恩、创新、卓越”为内涵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共同富裕、产业报国”的企业宗旨密不可分。红豆集团内部还出版了首个企业版弟子规,创新了传统文化内容,也丰富了红豆品牌文化与内涵。2015年,红豆集团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标志着红豆集团及企业文化建设获得又一次肯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宗旨也是传统文化中部分哲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具体表达。
又以我个人所在企业为例,我现所在的**通信运营商企业在运用传统文化这方面也很注重。公司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集团公司的内部网上学院,专门设有企业文化视频课程,由集团学院老师授课,以供企业和员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而我所在的当地市分公司中,尤其上一届领导到任公司总经理后,在抓企业效益管理同时,更抓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三层楼的办公大楼,每层楼的办公墙上,用醒目又优雅的风格裱挂着教育激励寄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而少骨;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坚。”、“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管理忌六心“私心、妒心、颖心、贪心、偏心、粗心,需要的是公心、恒心、耐心、细心、小心、操心。”、管理者十大素质“处事冷静,但不优柔寡断;做事认真,但不求事事完美;关注细节,但不拘泥于小节;协商安排工作,绝少发号施令;关爱下属,懂得惜才爱才;对人宽容,甘于忍让;严以律已,以行动服人;为人正直,表里如一;谦虚谨慎,善于学习;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脱离现实”等等,这些寄语,与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虽令不从”、“正人正已、成已成物”、“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所表达的寓意相契合;这些寄语,不难理解是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提炼而来,又结合着当今企业情况,于办公区内,举目可见,随行随见,彰显着企业及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文化理念,也让员工深深体会到,在以赢取企业利润为终极目标的、苛刻的绩效管理体制下,于冰冷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所秉承的管理信念,进而被其蕴含的传统寓意所打动,让人不免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有所作为”,进而迸发出浓烈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对本职岗位的热爱,日复一日地葡伏在自己的工作中,兢兢业业,苦累当歌,奉献当乐,笃学力行,认真践行着企业核心价值观“客户为本、团队共进、开放创新、追求卓越”。这种传统文化管理更具体体现在每逢国家、当地传统节日时,公司组织的各种传统活动中,比如公司工会每年在三八劳动妇女节时组织女员工集体活动、并赠送节日鲜花礼盒等;五四青年节时组织青年员工进行劳动演讲比赛、端午节元宵佳节时组织游园游戏猜灯谜等活动、正月初九组织员工参加当地传统民俗元九登高节活动等,甚至细到每月定期开展的当月员工集体生日会等,让员工在繁重工作之余,舒展身心、益智健身,增进友谊、增进交流、促进团结,互助互爱,进而将这种友爱互助带进工作中,以利工作沟通与各岗位工作的协同开展。虽然自然规律中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矛盾的,但在这里,在这传统的待人处事的企业管理理念下,更多的时候是感受不到这种对立与矛盾,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总能和谐相处、幸福相处。在这统一企业文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更具有凝聚力;而在这同一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干部员工,工作、生活精神风貌积极、健康、向上,对外也塑造出和展现出了企业的铿锵活力与工作创新能力,引得其他地市同行纷纷学习和点赞。“人心齐,泰山移”,也正因有如此一支充满青春活力与工作创新能力的企业干部员工队伍,在全省经营业绩均不理想的情况下,我所在的***市分通信运营企业经营业绩逐年实现亏损反转、业绩逐年攀升,在全省21个地市分公司中名列前茅。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也让员工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得到大幅提升,员工普遍而言,企业幸福感指数达到历年最好。
无独有隅,殊途同归,以上几例企业管理中,无一例外都不是以严厉的企业制度约束人,或是将惩罚机制视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而是结合企业管理中的刚性制度,通过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励作用,以多样化的形式,科学、人性化的手段柔性化解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带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这也更进一步印证了“深层的思想文化,对于中层的制度文化和表层的物质文化起着影响与支配作用”这一文化学理论。
三.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孙子兵法》中有讲“上下同欲者胜”,即上下一条心才可取胜,此至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指导意义也不言而寓。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管理呈现千头万绪, 不可能一下子什么都管好,那是太理想化的想法。如何在有限的管理力量和管理成本下,有效引导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确保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互动的良好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对内则为员工搭建可持续的个人发展空间平台,这是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也恰恰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建立解决这种问题的动力系统,动力第一,方法第二。企业的动力系统就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人即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技能培养。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标准也还是源自传统文化而来,或是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提炼而来,培养员工修身、正已,齐家,更直白地说,就是从爱父母开始,爱家人、爱其长上、爱学习,才能爱他人、爱公司,才能有所担当。思想道德统一了,员工内心得以端正,达到真正的“上下同欲”的思想境界,使其“不令而行”,企业发展也就有了真正的动力系统。
总之,企业管理中,员工立,则企业兴!如何立员工,就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之伦理道德操守,鞭策员工自强不息,把员工凝聚成一条绳,才能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无穷力量,有了这股的力量,企业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为而治” !
参 考 文 献
广州市科技技术协会 陈晖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中国文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刊名:青年文学家 作者:吉霞 南京晓庄学院经济法政学院、马天然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218-02
3、《企业文化》 杨月坤主编 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人民邮电出版社
4、《儒家文化常识》 杨朝明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303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