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试图对此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内容;第二部分概括了国内外相关通行标准;第三部分深入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论述了建设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详细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基本框架。
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我国建设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突出问题,开创性地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基本框架。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绎法、系统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CSR) GRI 利益相关方 第三方审验
【正文】
引言
近二十余年,国际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方兴未艾,相关工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数量逐年增加,报告发布质量亦有较大提升,企业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大批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如今社会责任问题正严重侵蚀着一些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它危及的不是个别公司,而是整个证券市场的信誉与信任。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低下,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中国100强,也有2/3企业责任意识淡薄、责任管理落后、责任信息披露不足。尤其是最近几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屡屡发生,从伊利股份“三聚氰胺”、双汇集团“瘦肉精”、三全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紫金矿业、哈药集团污染,到中石油频频发生的漏油事件,都在不断引发投资者、社会公众、媒体、政府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批评、声讨、惩罚。
不过,目前国内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研究并不充分,对层出不穷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新闻背后的原因缺少深入分析,对建立遏制这种高发态势的制度架构也没有系统论述,缺乏对提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的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治理的改进。
因此,本文从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入手,全面探讨了中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剖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八个方面提出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基本框架。希冀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建设研究起到一定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当时的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其永恒的主题。企业要以盈利为目的,只要不违反法律,并没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在当时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社会公害。这便引起了西方国家和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和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词起源于美国。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之后围绕这个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近40年,西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便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具有代表性的倡导者。他于1970年9月13日在《纽约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进它的利润》,在文章中他指出:“企业有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游戏规范范围内,为增加利润而运用资源开展活动”。与此同时,维护消费者权益运动也日益兴起,人们开始探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经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弗里曼等学者的努力,“关民理论”成为管理伦理学或企业伦理学理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普遍认为:企业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的责任。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不过目前在全球比较通行的是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所确立的,概念表述为:“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是企业社会责任外延的表达。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比较集中概括在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中,包括十个方面: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用工与培训;公民权与机会均等;城市建设与开发;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再生;文化与艺术;医疗服务;对政府的支持。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大致应该包括企业的基本责任和企业的非基本责任。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