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征收管理是税收的核心工作,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深化,税收征管理念、方式和手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在实际征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征管模式优势的发挥。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制度或者现状进行说明,分析现行税收征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税收的实际情况以及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与基层税收工作经验相结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建议,为确保国家财政整体健康运行提供了实践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税收征管质量,税收成本,税源,征管效率
【正文】: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据中国统计局网站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税收总额6038.01亿元,2010年我国税收收入达到了73202亿元,增长速度飞快(注1)。我国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不断借鉴他国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多次进行了税制改革。在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确立了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为核心,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的征管工作思路,以申报纳税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重点也由单纯追求数量的增加向质量的提高进行了转变,使我国税制基本与国际接轨,并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之中,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但是,从近几年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结果和审计检查情况来看,我国税收征管质量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税收征管质量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必要性分析
(一)税收征管质量的内涵界定和评估标准
税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而非依靠所有权或提供某种有偿服务等,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收入,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管理是国家以法律为依据,根据税收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对税收参与社会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政府通过税收满足自身需求,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的一种活动(注2)。
作者认为,税收征管质量至少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即税款入库额与应征税额之间的比例,比例越高,征管质量就越好;二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管理,税款征收以及税务机关的税源监控管理水平等;三是税收执法的质量,包括税收执法的正确程度和税收执法的力度;四是税收服务的质量,包括税收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效率。另外,关于税收征管质量的评估标准,根据国税发(2000)151号规定,考核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国家税务总局可根据征管工作需要和适应征管信息化要求,适时调整考核指标。
(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质量明显下滑,在税收征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现阶段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就很有必要性,大致可以体现为一下几点:
1.改善当前税收征管环境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环境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薄弱,偷税、漏税、骗税、抗税的现象时有发生;税务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税源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社会相关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支持、协助不够,没有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氛围;税收宣传力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税收征收成本偏高;单纯追求收入目标,只求税收数量忽视税收质量;现代化手段在税收征管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不对这些问题尽快进行梳理,进而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则是改善当前税收征管环境的有效手段。
2.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税收征管质量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和层次,致使我们的税收征管无法从“粗放型”征管向“集约型”征管转变,滞后于税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的步伐,势必对税制改革及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以申报纳税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正在建立,只有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才能为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可能。
3.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大环境下,通过持之以恒地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宣传,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不断融洽税企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深入地控管,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帮助他们增强诚信纳税意识。
4.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税进程的需要
我国目前税收法律体系尚需完善,税收执法有待规范,税收执法刚性不足,威慑力不强,相关部门对税务机关的配合不够,这些都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会直接影响依法治税的进程。通过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形成工作的合力,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有利于保障财政收入,减少税款流失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偷、逃、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只有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提高税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广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建立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大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力度,堵塞各种税收漏洞,才能有效地防止税款流失,保证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收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二、我国税收征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够合理
第一,在税收政策的立法权上,中央相对集中,地方相对薄弱, 缺乏必要的主动权。如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征管范围、税目、税率就应该适当下放给地方,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消费水平以及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 制定较为适宜的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等。
第二,税收收入的划分比例上, 中央过高, 地方过低, 既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又削弱了地方政府对税务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3)。
(二)税务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个别税务工作者服务意识不强,优化服务流于形式
由于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使个别税务工作者把自己凌驾于纳税人之上,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敬业精神淡化。对纳税人的咨询不能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办理涉税事宜时扯皮拖拉,行为不规范。近年来,我国尽管不断采取措施提高税收征管服务质量,但仍只停留在较浅层次上,拘泥于形式。
(2)知识更新慢,缺乏综合型的税收征管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税收工作者思维模式固化、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动力,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税收征管的新形势,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税务机关虽不断进行培训、考试,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训。税务机关缺少综合型的税收征管人才和专业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致使税收人员专业性不强。
(3)税务人员岗位配置不够合理 提高我国税收征管质量问题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