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族企业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当代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族企业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我国家族企业发展问题,重点对我国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问题结合王安电脑及李锦记等家族企业实际,提出了实现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发展现状;持续发展
【正文】:
家族企业在当今世界很普遍,即使是现代企业制度相当完备的美国也不例外。在《财富》公布的500家大公司中,被家族控制的企业在1/3以上;公开上市公司中有43%属于家族企业,像摩托罗拉、杜邦等;在亚洲,家族企业也相当普遍,日本松下、韩国现代、泰国的四大金融集团等都是家族控制企业。在我国,家族企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剧烈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是一个家族文化传统最为悠久和深厚的国度,家族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几千年“家”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积淀,对当今企业的组织与经营行为、对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重视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包括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华人企业形式、行为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交接点,寻找富有效率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有着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家族企业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德国的家族企业占了所有企业的80%,英国的家族企业占到了76%,澳大利亚中80%的非上市公司和25%的上市公司都是家族控制公司,荷兰的家族企业也占到了所有企业的80%(注1)。沃尔玛、福特、宝马、索尼、松下、三星等著名大企业都编写了家族企业创业的传奇。
(一)家族企业的基本内涵
所谓家族企业,按照哈佛大学教授Robert•G•Donnelley的观点,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注2)。中国学者储小平认为应该从股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角度把家族看成是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到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一旦突破了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就蜕变为公众公司。这一定义中提到的临界控制持股比率是台湾学者叶银华划分家族企业的标准。叶银华认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就可认定为家族企业: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公司家族成员或具有三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会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家族企业的产权管理问题 对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建设的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