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产减值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分支,对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企业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会减值的,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内涵的确认与计量的分析,应针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完善和规范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计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正文】:
一、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提出
(一)发展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性
1.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就资产减值的定义做了明确说明,即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价值)的差额,资产减值会计就是资产在期末时,按可收回价值与账面价值孰低计量,并将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的一种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提出资产减值的概念,系统规范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会计处理,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使资产的价值与其应具有的盈利潜能保持一致。资产减值的计提,对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企业运作的潜在风险,资产减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资产减值会计也存在问题,为企业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方法。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使资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公众提供了比较真实的信息。但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不足进行会计操纵,使会计信息失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性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要素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2)资产减值会计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资产减值会计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
(3)资产计量接近其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4)资产减值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确实具有其重要性和优越性,但近3-5年来的实施,由于被一些企业为了种种目的歪曲使用,以及资产减值准备本身的缺陷,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又影响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质量。为进一步搞好资产减值会计这项业务,深刻体会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内涵,准确把握其确认与计量的原则及其账务处理的方法,积极研究与探索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必要的。
(二)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分析
1. 财政部对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有关规范的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第二阶段,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阶段,集中体现在颁布的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从2001年起在股份公司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又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简称“八项准备”。第四阶段,2007年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单列准则规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准则主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使用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2)引入的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这一规定与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分摊的总部资产部分。资产组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称作现金产出单元,而对资产组组合则没有单独定义。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与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