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经济时代,人是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体,特别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他们是信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对企业而言,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本文拟从知识管理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应具备的素质以及我国知识型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型员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信息经济时代成为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员工的聪明才智比以往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在知识、资讯、科技综合体——知识型人才。知识员工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他们的创造力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而现代企业中各种要素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现代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管理也必须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变化,相应作出一些变革和调整。
一、知识管理概论
(一)知识管理含义
知识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离不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提出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德鲁克认为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预言,这种社会既不是“反资本主义的”,也不会是“非资本主义的”。因为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将既不是把资本用于生产,也不是劳动,而是知识的生产与应用。“知识社会的主要社会团体将是‘知识工作者’,即像资本家知道如何把资本用于生产一样,他们是知道如何把知识用于生产的知识经理人员,知识专业人员,知识雇员。” 德鲁克的这种知识观构成了他对社会变迁和组织管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他把知识管理的出现看作是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他认为“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
德鲁克提出新的组织都是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的。他说:“未来的典型企业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个由大量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反馈信息进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各类专家构成的组织。由于这个原因,我称其为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组织。” 根据这种观点,知识成了企业的核心要素,也就意味着“管理的范围扩大了,管理的内涵加深了,‘管理’变成了‘管理的管理’,‘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知识’,‘知识管理’既是指对知识进行管理,又是‘管理知识的过程’。” 此外,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是指把知识应用于管理的全过程。他提出:“知识正在被应用于知识。这是知识转变的第三阶段,或许也是最后阶段。提供知识以找出应用现有知识的创造效益的最佳方法,事实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 因此,作为新的管理者,应该既是管理专家的经理,又是各个领域知识的合成者。
除了彼得•德鲁克有关知识管理的探讨之外,也有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知识管理的含义。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美国咨询专家卡尔•弗莱保罗(Carl Frappaolo)在他的《知识管理》一书中写到:“知识管理不是一门简单技术,虽然作为促进因素,技术应予恰当地利用。知识管理不是一种指令,虽然战略领导对成功的知识管理是绝对必要的。知识管理也不是一项商业战略,虽然要合乎知识管理的原则,必须有商业战略。知识管理需要一种能促进集体共享与集体思考的文化。……简洁地说,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应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途径。 国内学者李德升认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于开发组织信息和利用人的知识,然后通过合理的管理流程为组织利益服务。
虽然这些定义是基于不同角度的描述,但总体看来,都突出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因此,知识管理的含义可以概括为:获取、利用知识并对其进行创新,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借此提高组织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应对市场的变迁。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知识创新并提高个人、组织的创造力、应变力和创新力。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与原则
根据彼得•德鲁克的观点以及国内外对知识管理含义的认识,可以将知识管理的特征与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的外化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根据知识的类型来看,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记录在各种介质上的知识,如图书、档案等。隐性知识是人的经验性知识,如个人的技术诀窍、创意等。知识管理不仅关注显性知识的表达与交流,更注重隐性知识的转化,也就是说,隐性知识成为知识创新的关键,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过程正是知识外化的一种体现。因此,通过知识的外化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知识创新集这三者于一体,缺一不可。
第三,人本思想是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在知识创新价值得以提升的知识管理时代,管理过程全面渗透了人本思想,倡导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人的精神激励和智力开发,人作为知识创造主体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在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中,通过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人在知识创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第四,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管理的必备工具。如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通讯等,能够提高知识的储存、传输速度,大大地降低成本,加速了新知识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知识管理共享信息、知识创新的目标。
第五,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组织努力培育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就是鼓励人们进行知识共享。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员工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一个便利的环境。
二、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