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根据这个定义,杂志的营销渠道就是指使这些杂志顺利地被读者使用和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行渠道。时尚类杂志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后,就要跟据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确定自己的发行渠道,以便杂志顺利地进入消费者手中。女性读者的时尚需求是时尚类杂志营销的起点,完善顺畅的营销渠道是时尚杂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反之,如果通路不顺畅,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再好的杂志也不会得到有益的发展。在杂志的发展初期,多以邮政发行渠道为主,但其受制度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杂志的发展,各个杂志企业纷纷开始自办发行,尝试多渠道发行。如今各种营销渠道已经建设得非常好,如报亭,地铁,便利店,大卖场,机场等,针对女性读者,也在女性消费者经常出入的地方如公司内部陈列、发廊、美容院、超市等渠道进行了开发。现在已经是渠道为王的时代,进入某一渠道内进行销售都要交纳一笔不小数额的进场费或配送费,时尚类杂志由于其经营性质,当然希望进入所有渠道进行销售,但由于时尚类杂志的定位不同,就要有选择地进入某些渠道,立足脚根之后再图发展,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实现更精准地营销。
(二)对时尚类杂志社营销的建议
1.细分市场,精准定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越快,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就越大,市场细分的趋势也就越明显,与其他产品不同,时尚类杂志同样面临着受众分化和市场细分要求。“广而全”的杂志会慢慢失去读者,“专而精”的杂志受到了青睐。这一转变过程序也是市场细分的过程,充分利用这些综合信息细分市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市场不断进行细分的根本原因,只有不断细分市场,形成特色和差异。时尚类杂志的女性消费者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白领”已经不是这个市场的准确表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我国的“白领”阶层已经不是一个招牌,而中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分层性的特点,他们分布在金融、IT、贸易、地产等新兴职业,他们是经理人、民营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拥有消费品的标志,如高档私有车、住宅等。他们有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消费观,具有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基本特征,他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一个人平均购买服装消费为7582元,购买各类化妆品消费为2823元,在北京某市场监测有限公司的一次调查中,81%的被访者拥有一件奢侈,83%的被访者在未来两年将要或继续购买奢侈品,他们更愿意享受生活。而目前我国市场上瞄准“都市白领”的时尚类杂志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细分的需求,因此我认为,应当全面打造时尚杂志,必须在栏目设置,市场定位,信息内容等多方面考虑,以满足新一代女性读者的需要。
2.加强品牌建设
时尚类杂志在品牌繁多又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状态下,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做好品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立体的品牌形象,才是杂志社现今最重要的工作,才能增加杂志的无形资源,为品牌延伸做好铺垫,这对杂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品牌营销,目前竞争激烈的女性时尚杂志中,单品种销售已经很难再取得优秀的销售业绩,必须打造品牌效应才能立足市场,这一点上时尚集团,瑞丽集团,康泰纳仕集团就做得非常好,众多杂志共享一个品牌,在市场开拓,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显出优势。活动营销,也称为事件营销,本意是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和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在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品度和影响力,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行销方式。时尚类杂志进行品牌营销时应该根据活动性质的不同,分为公益活动营销和商业活动营销。
公益活动营销就是指利用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引起社会关注,从而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时尚类杂志可以通过组织女性读者感兴趣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品牌形象,如《时尚芭莎》杂志组织的慈善拍卖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吸引了社会上众多知名人士和娱乐圈的大牌名星,众多媒体也相关报道。又如《时尚健康》杂志接连几年请当红女性明星拍摄以“关爱女性健康,积极进行乳腺普察”为主题的封面,关爱女性,积极倡导女性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生命,这也在社会上引起广大女性读者的关注。公益活动彰显时尚杂志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品牌形象。
商业活动营销也是时尚类杂志开展活动营销的一种有益思路,它是指借助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各种商业活动,或通过同业活动制造社会热点,实现与目标读者的良性互动,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时尚类杂志进行商业活动的营销策划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应该体现创新,活动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与竞争对手的活动形成差异,体现自己的特色。如瑞丽集团就成功打造了自身品牌的标志活动——“封面女孩选拔大赛”,《昕薇》杂志举办的“北京女孩平面模特大赛”,这些活动都有自身的影响力,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杂志之间的距离。可见加强品牌建设对时尚类杂志在各方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杂志获得市场持续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立足根本,着眼新媒体发展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时尚类杂志企业应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着眼于新媒体的开发及应用,如通过网络、手机等,全力推进营销渠道电子化。电子化的营销渠道就是产品销售的网络化。时尚美丽的网页封面,引人阅读的目录,所展示出的视觉效果,都有极强的电子化吸引力,加之时尚类杂志中女性消费者95%的年龄层都在15-45岁之间,她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在网时间也很长,这就促使时尚类杂志可以进入电子化交易。随着市场繁荣,科技高速发展,在我国手机用户已经突六亿,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手机的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了,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色彩越来越清晰,3G网络的的开通,手机上网已成为普通功能,各种在手机上应用的产品也随之而出,目前已有杂志已开通付费手机杂志,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随地欣赏杂志了。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有效降低渠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杂志发展新兴之路。
结论
时尚类杂志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时代产物,以女性读者为定位的时尚类杂志是整个杂志行业中崛起较快的一种杂志群,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传递时尚流行,贴近生活,引导消费,同时作为广告载体带有浓厚的刺激消费气息。杂志无论从其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营销特征,内容的吸引、形式的独特醒目都是其营销的巨大亮点所在,它们对女性消费群体的影响力是巨大,围绕着女性消费者进行独特的营销。 但是女性时尚类杂志发展的历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它们宣扬的消费主义过于虚拟化,过于美好奢侈化,它们所处在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越来越同质化的环境,它们在中国的发展缺少本土化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产生批判以及被批判的根结所在。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尚类杂志要超越现在同质化的同类杂志,运用自身独特的品牌定位、认清自身特点,与受众互动满足受众所需;要以更好的文化底蕴来消除现有的拟态生活;要以本土化的思想结合本土化的时尚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目标受众。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阅读时尚类杂志的女性读者的消费心理,就成为现今时尚类杂志出版社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焦利军,邱萍 《消费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赫连志巍,李航,尤振来 《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美)霍金斯 等著,符国群 等译 《消费者行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陈文华 《消费心理与营销对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5.赵春菲 《巧赚女人钱/揭秘女性消费心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徐连明 《差异化表征:当代中国时尚杂志"书写白领"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赵云泽 《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衍变》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8.马翠华 《击中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时尚类杂志女性读者消费心理分析(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