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价格战。本文对价格战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电接触贵金属加工行业价格战现况进行了论述,阐明了价格战的起因及后果,归纳了应对价格战的措施。
【关键词】:价格战、利弊、 应对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价格战也逐渐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价格战为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价格战的利弊得失,并对电力贵金属加工行业的价格战进行剖析,进而归纳出一些兴利除弊的价格战策略,以利企业正确认识和对待价格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产生产品价格战的原因
(一)价格战产生的理论基础
产生价格战的理论基础是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上的需求弹性有五种情况:完全无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富有弹性。前三种只是理论上的假定,在现实中是罕见的。在现实生活中,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是缺乏弹性和富有弹性。需求弹性理论说明价格对需求有影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价格上升,需求下降。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才产生了价格竞争,并在价格竞争的基础上愈演愈烈而接近于战争的地步,所以国内学者形象地把这种企业依据自身雄厚的实力,通过瞬间大幅度降低价格(甚至是以倾销价格)来制定销售计划,用来推广自己或打垮竞争对手,最终实现占有市场这一目的的经济现象称为价格战。
(二)价格战产生的市场原因
1.消化企业产品库存的需要
在产能过剩,市场反应疲软,库存商品过多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缓解库存对经营成本造成的巨大压力,往往会采取低价格销售的策略来消化这些库存产品。在价格战表现比较突出的行业,库存商品过多往往是引发价格战的重要因素。比如彩电业,1996年长虹挑起价格战,当时其商品库存超过100万台之多。
2.产品结构严重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靠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降低经营成本和产品销价,但核心技术仍掌控在国外厂商手里。不同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大的一致性,造成产品趋同,难于创新。产品趋同是产品外观、品质、价格、促销手段等各方面的日渐相似。产品趋同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有形部分 ,即产品实体的同质化 ,主要来源于定位趋同、技术趋同、营销模式( 4 P ) 中的产品策略趋同;二是无形部分 ,主要来源于营销模式( 4 P ) 中的价格策略趋同、促销策略趋同和渠道策略趋同。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产品同质化并且营销模式相同,企业很容易选择价格竞争策略,从而产生价格战。从这个角度来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选择的市场竞争策略非常有限。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商手里,企业只能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差不多的国内同行比拚价格。
3.市场经济规律淘汰机制的正常发挥
价格战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技术落后,行将被市场淘汰的产品,其价格下降最快。在个人电脑领域,随着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有旧产品被淘汰。2007年,随着CRT显示器这一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向衰落,各大生产厂商展开价格大战,以期在退出市场之前最后分一杯羹。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产品取代旧产品,这一过程很多时候是伴随着旧产品的疯狂降价结束的。
4.生产力提高造成的供给增长 关于产品“价格战”利弊之分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