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既有利于资本的优化配置,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又可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有效防止风险,避免资本市场的过度波动。但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又会导致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不够,使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有机可乘。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其在司法救济机制,监管力度和会计体系等方面的不足,并参照成熟证劵市场的实践和我国证劵市场的具体状况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缺陷、治理对策
一、引言
资本市场与一般的商品市场不同,它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处于枢纽和核心地位。 信息作为价格的生成依据引导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决定着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证劵市场中, 股票等有价证劵有三种价值即市场价值,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在内在价值、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唯一的映射,不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精确的数量关系。为进行投资决策,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有助于他们评估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即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信息,因此,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风险和前景的了解是投资者评估其投资价值并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这些重要的信息是资本流动的前提,决定着资本的流向和流量。当其他条件给定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越可靠,关于公司基本面的信息越充分,证劵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就越是能准确地反映其内在价值。反之,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越是不足,失真和不可靠,就越是会消弱投资者研究公司的公开信息的动力,为投机和跟风交易创造条件,刺激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和误导行为,导致股价变动与公司真实业绩变动缺乏相关性,导致证劵价格信息含量不足和证劵价格信号失灵,扭曲价格发现体系,从而导致市场运行机制的失灵、扭曲和无效。
在证劵市场运作过程中,信息的加工、核实、披露、监督、传递、接收、运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与此相对应,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实施及其发展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经多方不断博弈的、渐进发展的积累过程。信息披露制度的进步是资本市场进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一个成熟、健康、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证劵信息披露、使用及其监管过程中能确保充分、可靠、及时、经济、公正、诚信,能有效地遏制欺诈和其它各种不当行为。
一个强大的证劵市场,依赖于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概括起来,确立信息披露制度在资本市场上的核心地位的意义有三点:首先,信息披露制度体现了证劵市场的“三公”原则。在证劵市场上,公平的市场规则,均等的市场机会,平等的主体地位和待遇,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证劵交易形式,就是公平。公平原则涉及地位公平,税负公平,权利公平。公平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也包括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是证劵市场正常运行的前提。公正,要求证劵监督者公正无私地进行市场管理和对待市场参与者。公开,要求证劵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向市场参与者公开披露,任何市场参与者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从事市场活动。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经营管理,防止证劵市场中的不法行为,促进上市公司业务开展。
其次,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决策的前提。投资者只有对上市公司不断变动的财务、经营等状况有全面真实的了解,才能据以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如果只有少数知情人知悉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他们就可以利用预先获知的信息从事非法的投机活动,操纵市场,扭曲市场信号,攫取暴利,使一般投资者因为信息的劣势而致利益受损。
再则,信息披露制度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基础。在证劵市场上,上市公司与证劵经营机构居于主动强者的地位,极易形成对市场交易信息的垄断;而一般投资者处于弱者的地位,如果没有信息披露制度就很难获得其正常投资所需的充分信息。“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它们当然希望所披露的信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限度的积极效应。当公司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的事件,公司管理层当然不愿意披露这些事件。”(注1) 虽然有的公司愿意主动披露信息,但不能排除虚假的可能。有的公司甚至虚张声势,故意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诱使投资者上当受骗。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状况将威胁到公众对证劵市场的信心乃至退出证劵市场,从而危及证劵市场的存在。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选择性披露现象将极为普遍。因此,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影响其证劵价格的一切重要信息,使投资者在平等的条件下获取信息、弥补其弱势地位。
二、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一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