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近30年中的产生,成长,发展及现状为题,对民营企业继续壮大,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思考。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复杂的内、外部影响,导致民营企业在日以壮大的过程中也遗留下不少的问题,甚至是致命伤,针对其本身的缺陷展开分析,论述产业升级、品牌建设、核心竞争力对现代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核心竞争力
前言、
中国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巨大成果就是在国民经济中萌生和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不仅成为中国经济中的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当代中国经济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一半,其中民营企业已超过三分之一。可是我们还能看到,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还不尽人意,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正确的评析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地理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地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已成为我们发展民营经济所面临的一项得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民营经济的内涵。
民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民营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是很难找到的,国为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民营经济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中的一切前提都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出现了“民营企业”这一概念。《决定》指出,“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中国高技术的一支有生力量,要继续引导和鼓励其健康发展。”随着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越来越引起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对民营经济理论的研究也由此展开。对民营经济概念和内涵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有的观点从民营经济在所有制性质上,做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括:民营经济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经济,是完全的非国营经济,是公有与私有混合的经济。 另一观点则认为上面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单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来界定民营经济概念是不对的。因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里“多种所有制经济”当然不只是私营经济,它还包括个体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又出现了一些国有民营的新形式,大大拓展了民营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畴不涉及生产资料归属问题,即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民营,也可以是民有民营,更多的强调了其经营特征,意味着由“民”作为经营主体,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第四种观点认为,纯粹从资产经营角度来界定民营经济概念,也是不正确的。民营经济就经营方式来说,确实是实行民营方式,包括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混合所有制民营。但是,民营方式并不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总是即涉及到经营方式,又涉及到所有制形式,因为任何经营方式总是一定的财产主体所采取的。民营经济是非国有国营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这一概念既涉及所有制形式,又涉及经营方式。
多种观点表明,目前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迫切要求我们对它有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我认为,民营经营是建立在多种所有制度上的经营层次上的概念,重在强调经营权归属问题;“民营”还是一个比“私有”更宽泛的概念,“民营”涵盖“私有”,还包含着像“国有”“混合”等其他经济形式;再者,“民营”并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内容远比非公有制经济丰富,它包括了全部的非国有经济和部分国有经济,其中非国有经济部分中既有私有经济,又有某些公有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的成分。
总之,民营经济是一个从经营角度来界定的概念,是一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来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它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其本质就是要回到市场经济的本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方式本来就应该是民营的。
(二)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现状比较复杂。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可以大大缓解劳动就业的压力,可以较快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还可以较好地促进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目前,民营经济不仅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解决现实经济中的诸多矛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作为新的体制因素,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有的甚至陷于困境,失去了发展初期的活力。
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分析一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