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现代企业管理之父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序言中曾指出:“过去为人才第一,从今以后,都必为制度第一。”企业制度是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的综合体现。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没有科学的现代管理,就不可能有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建立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人性的管理方式,实行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以及企业转机建制后管理进一步升级增效,创造最佳企业,实现飞跃发展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简言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就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制度,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二是有限责任制度,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其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的责任。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可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由现代企业的特征决定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的特征。如从财产关系看,它具有产权明晰、法人财产、有限责任等特征;从组织管理制度看,它具有两权分离、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兼容等特征;从企业行为看,它具有目标明确、分配规范、管理科学等特征;从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看,它具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法制约束等特征。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产权关系明晰
即企业是法人团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产权关系清楚,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
2.享有法人财产权
即企业法人有权有责,企业以其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并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即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就是拥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4.政企职责分开
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不受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预。
5.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
即一方面有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如股份制公司中的股东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等;另一方面具有权责明确的经理式的管理层级制,善于管理,提高效率。(注1)
(三)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模型:
1.企业法人制度
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所谓企业法人制度,是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2.有限责任制度
实行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盘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3.科学的组织制度
实行科学的组织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科学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之间的责任明确,并且互相制约,使每一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企业行为又受到合理的约束。
二、 电力企业目前的行业特点
这里讲述的电力企业,不是指某一个特指的企业,它代表全国范围的与电有关的发、输、配以及电力设计、电力建设、电力科学研究等相关的企业集合。正确地讲,应该称之为电力系统。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投资主体的介入,更加快了电力企业尤其是电源建设的发展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力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自然和行业垄断的格局逐步打破,随着 2002年底由国家电力公司改组的 11家电力企业的正式成立,市场竞争机制全面引入了电力行业,厂、网分离使各发电单位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直接进入了市场。电力市场化运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电力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注2)在体制改革的今天,电力行业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 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建设成本核算过粗
成本控制手段落后,成本责任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落后,工程决算与预算相差太大或者严格执行预算时成本和质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在核定发电厂发电成本时往往出现成本过高、成本与计划背离的现象。电力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施工复杂、资金投入多等特点,成本管理的难度大。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增强了经营和成本控制,但仍然存在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不同职位的员工往往只重视职务内的工作,项目经理往往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保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最关心的问题是工资奖金能否到位,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施工难题,搞好工程质量、确保顺利移交,对建设的整体成本控制工作,并不是非常的关心,这些都说明了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例如:电力工程建设企业在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由于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没有考虑电厂建设与能源供应地点、能源供应方式之间的关系,这就必然导致建成后项目运行成本的提高;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由于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会忽视施工准备,导致一些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三通一平”不到位,材料进场不能合理堆放。由于电力建设涉及到工期长、任务多,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较多。包括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或租赁、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奖金等,如果不进行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就无法对成本管理上进行总结。 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